香港商報
-- 天氣
深圳博物館18日推出三場展覽 有雨的周末逛「博」更愜意

深圳博物館18日推出三場展覽 有雨的周末逛「博」更愜意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5-18 11:15:44 來源:深圳晚報

 5月18日,全球將共同慶祝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2024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與研究」,今天,深圳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舉行。與此同時,深圳博物館推出三場大展,覆蓋自然、文化和生物等主題,多元豐富。深圳晚報邀請三場展覽的策展人為觀眾進行導覽。

 古典石刻中尋找草木自然

 一走進深博古代藝術館5號廳,就能感受到「草木語——中古畫像中的植物世界」展的綠意。策展人李筍帶着大家在展廳漫步:「展示的動線遵循着自然界的植物——文物中的植物——對植物的認識與利用——魏晉士人詩詞中的植物為脈絡,既有對植物自然屬性的解讀,也有對其種植歷史和人文內涵的解讀。」

 本次展覽內容主要是依托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北朝石刻文物圖像及相關研究成果。李筍提醒觀眾,在辨識與研究植物圖像過程中,可以特別留意在《北朝胡人牽馬出行圖石圍屏》中的蘭花的圖像,從形態推斷這應該是為兜蘭,而兜蘭屬植物如今已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展覽重點選擇了柳、竹、蘭、蒲葵、芭蕉這五種植物作為展示對象。因為這五種植物在金石博物館館藏魏晉南北朝石圍屏及敦煌、麥積山石窟壁畫圖像中出現較多,史料豐富。其次也因為典型的南方植物蒲葵、芭蕉出現在北方墓葬石刻圖像中,正好印證了魏晉南北朝南北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對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崇尚與追求。

002.jpg

 小熊貓(標本)。

 方寸之間感受篆刻魅力

 這個5·18國際博物館日,觀眾可以到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9號廳觀賞一場精彩紛呈的「契齋藏印——深圳博物館藏商承祚捐贈印章展」。

 策展人陳坤帶領大家邊走邊看,展廳有嶺南園林的清幽雅致,也有文人書房的墨香雅逸,觀眾一進入即有神氣安寧之感。陳坤介紹,本次展覽的敘事以篆刻的歷史與藝術為主線,展品包括諸多藝壇大師、學界先賢等大家作品或用印,呈現明清以來篆刻藝術發展的斑斕畫面,方寸之間盡顯傳統文人情懷和藝術魅力。

 這批美輪美奐的印章皆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金石篆刻家、書法家、考古學家和文物鑑藏家商承祚先生的捐贈品。商先生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先後將珍藏的文物無償捐贈給國家。從1992年開始,商氏後人五次將家藏的530餘件(組)文物珍品捐贈給深圳博物館,印章是這批捐贈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的展陳設計十分細緻貼心,採用鏡面反射、圖片文字說明、書房場景等多種形式,將一枚印章的多面圖像清晰展現出來,細節盡現,觀眾看得十分過癮。

 策展人表示,舉辦此展是為致敬商承祚先生,該展覽將作為深圳博物館的重要常設展,長期對大眾開放。

003.jpg

 野生動物(標本)。

 探究大熊貓前世今生

 這個5·18國際博物館日,深圳博物館攜手重慶自然博物館,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第一專題展廳舉辦「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展,帶大家去了解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大熊貓800萬年跌宕起伏的演化歷程和其對環境的獨特適應性是關注、保護它們的重要原因。」展覽策展人張媛媛博士為大熊貓粉絲介紹道:「展覽集合不同演化階段的熊貓化石、現生大熊貓標本和古人類化石模型展品170餘件套、200餘件,展示大熊貓的『過去』——演化歷史;『現在』——大熊貓生理、生態上的獨特適應性;以及『未來』——即大熊貓的命運以及人類如何守護自己的家園和未來。」

 展品除了包括大量大熊貓化石、整體及局部解剖標本,震撼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模型外,還用大量珍稀動物標本來說明大熊貓的分類地位,以及大熊貓作為「傘護物種」還為哪些生物帶來了庇護。

 為營造更加立體的觀展體驗,展覽形式結合仿真生境復原場景、多媒體三維影像、裝置藝術等營造科學兼具藝術的氛圍,有效輸出生動易懂的生物知識。(深圳晚報記者 楊慧)

 頂圖圖説:大熊貓(標本)。(本文圖片均由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責任編輯:朱劍明 深圳博物館18日推出三場展覽 有雨的周末逛「博」更愜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