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家中醫優勢專科落地深圳

國家中醫優勢專科落地深圳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5-18 18:34:2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5月1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公布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名單的通知》,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腫瘤科(深圳市中醫腫瘤醫學中心,以下簡稱腫瘤中心)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名單,成為深圳市唯一入選的中醫腫瘤專科,深圳市中醫腫瘤專科有了「國家隊」。

 大師領銜,專科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醫院引進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周岱翰國醫大師中醫腫瘤團隊。在周岱翰國醫大師的帶領下,2021年由「市、區、校、院」四方共建的深圳市中醫腫瘤醫學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廣東省首家集中醫腫瘤預防、治療、康復、基礎研究、臨床轉化、國際會診中心、學術流派等七大平台為一體的中醫腫瘤醫學中心。周岱翰國醫大師擔任腫瘤中心主任,致力於建成具有示範性和引領性的國家中醫腫瘤醫學中心。

 醫院腫瘤中心現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開放床位229張,設五個病區,年門診患者近30000人次,年出院患者近10000人次,是深圳市規模最大、廣東省專科規模和綜合診治能力領先的中醫腫瘤醫學中心。

 腫瘤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特色優勢,形成以中醫為主導,中西醫協同的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參與的綜合診治模式。擁有3.0T MRI、射頻熱療系統、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半導體激光治療系統、低溫手術系統等價值7000餘萬元的腫瘤專科設備。能開展中藥、針灸、中醫外治法等30餘種特色中醫藥治療,包括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微創治療(介入、微波消融、氬氦刀消融、光動力、聚焦超聲刀等)、深部熱療、胸腹腔熱灌注治療,基因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肝癌、腸癌、胃癌、鼻咽癌、食道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惡性淋巴瘤、血液病等惡性腫瘤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腫瘤康復、癌痛控制等方面也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腫瘤中心秉承國醫大師學術思想,將中西醫優勢融合互補,實現腫瘤患者的高質量「帶瘤生存」,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2022年就診的郭大叔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因全身轉移曾被認為生存時間小於1個月,在醫院腫瘤科經過中西醫系統治療後,從全身癱瘓、不能活動,到腫瘤控制、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已經1年余。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腫瘤中心患者來自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患者覆蓋華南、華中、東北、西北、西南等23個省市地區,異地就醫患者比例達45%。

 傳承創新,着力攻克醫學難題

 腫瘤中心七大平台構建了「醫防康產學研」六位一體的發展理念,着力推動高水平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圍繞「中醫藥解決腫瘤耐藥、復發、轉移」等重大醫學難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近4年主持國家、省、市等多級別科研課題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發表論文56篇,其中SCI論文20篇,獲批國家專利5項。2021年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23年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廣東省傳統醫學會科學進步獎一等獎。開發使用院內協定方和膏方11種,2023年自主研發的院內制劑「參芪固本顆粒」獲廣東省藥監局批文,成立「華南針灸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依托粵港澳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得壹中醫藥創新轉化中心,致力於院內制劑、健康產品、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

 輻射大灣區,滿足海內外患者需求

 腫瘤中心立足深圳,輻射大灣區,面向海內外,開展跨境醫療及遠程會診服務,打造中醫藥國際服務品牌。2023年腫瘤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建設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腫瘤專科人才培養基地,開啓深港院校中醫腫瘤學科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啓動「中醫腫瘤菁英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大灣區培養中醫腫瘤專科人才,建設大灣區中醫腫瘤人才高地。2024年國際會診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開展海內外疑難患者和高端人群遠程會診,為海內外的腫瘤患者提供腫瘤多學科、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讓患者在海外也能享受到最優質的中醫藥服務,滿足多元化的國際服務需求。(記者 姚志東)

 圖:深圳市中醫腫瘤醫學中心團隊合影

責任編輯:趙桐曲 國家中醫優勢專科落地深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