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未雨綢繆 抗災從容

【商報時評】未雨綢繆 抗災從容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5-20 09:05:5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民安隊昨舉行大型演習,模擬在超強颱風襲港時協助拯救行動,藉此測試及評估隊伍在指揮調配、通訊聯絡、搶救技術、災民照顧等各方面的效率和效能。本港迎來風雨季,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今天,提前做好部署,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灰犀牛」的能力,是迫切和必須,民安隊的演習,正是加強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工作之一。面對天災可能帶來的巨大破壞,準備充分方能從容,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須未雨綢繆、共同努力,全方位下功夫提升防災和抗災應急能力,努力將災害影響降至最低,以更好護佑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全球極端天氣頻生已成為新常態,本港亦無法獨善其身。去年9月,香港一周內接連受到兩個颱風侵襲,多處道路損毀、多個地鐵站和商場被淹,對社會運作、市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今年香港持續出現大面積降雨天氣,多區發生水浸情況及山泥傾瀉,亦出現罕見的「水龍捲」,極端天氣隨時「殺到埋身」,對此不能不防。據早前中大、港大及科大團隊研究推算,未來香港極端降雨將趨嚴峻,到2040至2049年最高一小時雨量可達230毫米,較去年錄得的「五百年一遇」黑雨雨量再多46%,山泥傾瀉、嚴重水浸的風險也將大增,可能帶來嚴重損失。如何提升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是香港應急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局近日舉行聯合記者會,介紹應對極端天氣的相關安排,提出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和迅速復原四大策略,從預防、抗災、救援到善後,訂出一系列具體行動方案,以備不時之需。其中一項就是應對災害的行動效率,要求救援人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民安隊昨安排4個模擬拯救情境,包括水災搶救事故、超強颱風襲港、山嶺搜救、樓宇坍塌,持續進行救援方面訓練,確保救災有力;政府亦以香港遭受超強颱風襲擊為背景舉行「全政府動員」級別第二次演練,進一步強化各部門的應急能力,相關工作值得肯定。

 有備才能無患,對極端天氣事前的「防」,比災後的「救」更為重要。一是要想辦法提高極端天氣預警的準確率。天文台於3月完成更換新大帽山雷達及正式投入運作,相信有助更準確監測各類惡劣天氣,對市民來說,能提早半小時預警,就可以讓許多人避免受災,減輕損失。二是本港的堤壩、斜坡、樹木,以及主要管道和蓄洪池等防洪設施,要盡早進行排查和加固疏浚,提前消除隱患。三是要明確企業、學校在極端天氣下的運作指引,讓市民清楚了解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怎樣做,以利各行各業沉着應對、減少混亂。須指出的是,防災沒有「局外人」,需要全體市民的共同參與,任何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極端天氣與自己無關的心態是極其危險的。過去一些市民喜歡在惡劣天氣下「追風逐浪」,反映部分人對大自然失去應有的敬畏之心,完全是害己害人。政府已表示會對不聽勸告者果斷執法,惟市民能夠自覺增加安全意識,才是根本所在。

 總之,應對極端天氣必須安全至上,將困難和問題想得更深入一些,將提前防範和部署做得更細緻一些,下好先手棋,須臾不放鬆,香港安全城市建設才可更牢固。(中通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商報時評】未雨綢繆 抗災從容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