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全方位「碳」索綠色實踐  深圳打造智慧化、精細化碳達峰路徑

全方位「碳」索綠色實踐 深圳打造智慧化、精細化碳達峰路徑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5-30 15:18:4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5月30日上午,深圳舉辦「應對氣候變化的深圳『碳』索」新聞發布會,展現深圳如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智慧化、精細化超大城市碳達峰路徑。現場,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紹深圳市綠色低碳發展有關情況,並與深圳市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張謙,市市場監管局一級調研員郭力軍,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宏就綠色低碳政策制度創新、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情況等答記者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蘇榮才主持新聞發布會。

 打造綠色發展會客廳

 會上,郭子平表示,深圳始終是綠色低碳發展的先行者、探路者。深圳充分發揮碳市場在激發綠色低碳發展動力中的牽引作用,持續建設規範活躍的碳交易市場,全球發展中國家首個啟動的碳市場運營十年來,已經建立了國內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製造業企業在納入深圳碳市場的十個履約年度中,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48%。

 「今年將在全市開展100個園區綠色低碳化改造試點。」郭子平表示,近年來,深圳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推廣應用,併網容量已超44萬千瓦,加快推動能源供給側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從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築運行等主要環節,全面推進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97.1萬輛,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8家。「深圳還充分依托『志願者之城』優勢,發揮公益組織影響力,帶動全民參與綠色低碳行動。」

 深圳應對氣候變化「碳」索的背後離不開創新。郭子平表示,深圳大力支持生態碳匯和負碳技術創新應用,在藍碳領域,制定《深圳市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地方標準,截至2023年底完成紅樹林營造15.48公頃、修復已有紅樹林103公頃,並率先探索開展了全鏈條的紅樹林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同時,還積極推動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等負碳工程技術的創新應用。

 「我們將打造『深圳綠色發展會客廳』欄目,本月起至年底,每月推出不同主題的系列活動,深入講述深圳綠色故事、綠色案例。」郭子平介紹,會客廳後續還將推出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數字能源等系列主題活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展現推動綠色發展的深圳實踐、深圳智慧。

 「碳」索多維度助力發展全面轉型

 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產業的認定與識別。郭子平表示,《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指導目錄》(以下簡稱《指導目錄》)的出台,構建起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認定規則體系。其中《指導目錄》在國家目錄基礎上,結合深圳綠色低碳產業作了本地化調整,一方面全面對接「20+8」產業集群體系,重點突出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三大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融入了車網互動、虛擬電廠、固態電池、建築光儲直柔系統等新興技術與業態。

 謝宏介紹,深圳「獲得電力」指標自2019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啟動以來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平均停電時間連續兩年小於20分鐘,2023年僅10分鐘,保持全國領先,優於紐約、巴黎等國際城市,福田中心區更是進入毫秒級。

 「2023年11月,深圳市綠電綠證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在全國率先推出六大綠電綠證服務產品。」謝宏表示,在綠電綠證交易撮合服務領域,今年1-4月,深圳綠電交易電量和交易用戶數均創全省最高,綠電交易電量3.8億千瓦時;還率先在全國推出「基於電費結算的綠證交易模式」,為企業提供更靈活便捷的綠證費用結算方式,實現「一張賬單算清綠色用能」;並打造了「綠色電力國際會客廳」(綠電國際營業廳),定期發布綠色電力消費指數、綠電綠證服務產品和國內外綠色能源動態;此外,電碳信息管理平台為企業和居民提供碳管理服務和數據支撐等。

 會上,郭力軍答本報記者提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公共服務平台於2023年11月26日正式上線,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實現企業產品碳足跡申請、核算、第三方核查、報告、認證、證書及標識發放、過程監督的一體化、一站式管理服務平台,實現了「五個」統一,即核算標準統一、核算模型統一、數據庫統一、認證實施規則統一、認證標識和證書統一。目前,欣旺達、華為技術、聯想、華寶新能源、全棉時代等95家企業已通過平台獲得231張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證書,其中電池及儲能行業22家企業獲得58張認證證書。

 張謙介紹,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方面,將着力推動「國際紅樹林中心之友小組」26個國家簽訂《關於成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協定》,推動《國際紅樹林中心東道國協定》的簽訂;紅樹林保護修複方面,加快編制出台《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4-2035年)》,加強濕地保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紅樹林等濕地資源保護,大力推動創建「國際濕地城市」。(記者 蔡易成)

 頂圖:新聞發布會現場。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3a1ec7ff212fe44396f26cec2523f7b.jpg

 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在會上提問。深圳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責任編輯:趙桐曲 全方位「碳」索綠色實踐  深圳打造智慧化、精細化碳達峰路徑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