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青少年學生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棟樑之材

【來論】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青少年學生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棟樑之材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6-02 17:18:3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兼永遠會長 龍子明

 之江,錢塘江別名。學校命名為之江小學,以銘記浙江的援建之情。近日,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全體同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生活情況,表達感恩之情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決心。

 2004年,之江小學在浙江省扶貧開發政策下實施遷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年5月為學校培土奠基。2005年9月學校正式投入服務。近日,之江小學五年級全體同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情況,表達感恩之情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決心。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習總書記5月30日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

 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學生的回信——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同學們:

 你們好!看到來信,我回想起20年前為你們學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這些年來學校越辦越好,同學們勤奮學習、熱愛勞動、健康快樂成長,我很欣慰。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家鄉建設好,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你們這一代人接力奮鬥。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

 六一國際兒童節就要到了,我祝你們、祝全國的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嘉陵區之江小學前身是嘉陵區的一所山區小學,原校址位於半山腰上,山高路陡,通行不便。山下學生每天上學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校舍更是年久失修,破敗漏雨,很不安全。1996年,浙江對口幫扶四川廣元和南充12個貧困縣區,拉開浙川對口幫扶序幕。2004年,學校在浙江省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年5月為學校培土奠基。2005年9月學校建成投用,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可滿足周邊多個鄉鎮、街道的學生入學就讀。現有在校小學生287名,學校現有教職工58人、在校學生287名。學校圖書室、舞蹈室、計算機室、塑膠跑道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青少年學生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深刻論述了新形勢下青少年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成長道路,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廣大青少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說過,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近代以來,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青年滿懷革命理想,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響應党的號召,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在新中國的廣闊天地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廣大青年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為祖國繁榮富強開拓奮進、銳意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於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於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養成了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

 香港培僑中學的學生於去年6月20日寫了3頁長的信件予習近平總書記,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培僑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回信,肯定同學們在來信中深刻體會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身為香港年輕一代的使命與擔當,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廣大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光榮傳統,這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勉勵香港青少年把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結合起來,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材。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着香港青少年朋友,寄語香港社會「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囑咐「每一個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設美好香港的行列中來,用火熱的青春書寫精彩的人生」。習總書記給培僑中學學生回信,對香港青年提出熱切期待,諄諄教導大家要知與行結合,知世情與知國情結合,家國情懷與過硬本領結合,成長成才與貢獻家國結合,充分體現了對香港青少年的親切關懷和祝福勉勵,對「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愛國傳統代代相傳的殷切期望。

 香港培僑中學創辦於1946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升起五星紅旗的香港學校之一,建校以來培養了大批愛國愛港人才。培僑中學在香港素以愛國傳統著稱,培僑中學繼續弘揚「培才思報國」的辦學宗旨,秉持最鮮明的愛國特質,不斷提升青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給培僑中學學生回信,對香港青年提出熱切期待,諄諄教導大家要知與行結合,知世情與知國情結合,家國情懷與過硬本領結合,成長成才與貢獻家國結合,充分體現了對香港青少年的親切關懷和祝福勉勵,對「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愛國傳統代代相傳的殷切期望。

 2017年5月16日,在中國政法大學建校65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習總書記強調,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為青年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為青年實踐創新搭建更廣闊的舞台,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為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圖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朱劍明 【來論】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青少年學生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棟樑之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