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糉是有情」傳承中華文化 天下客家是一家

【來論】「糉是有情」傳承中華文化 天下客家是一家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6-10 17:27:38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楊莉珊

由香港兩岸客家聯會、香港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活動6月8日在香港上水廖萬石堂舉行。來自大陸、香港及台灣的客屬社團代表近400人參與活動,體驗製作並品嘗客家美食、欣賞客家表演,感受客家文化。香味四溢的客家美食、此起彼落的客家話,正正顯示「天下客家是一家」。通過包糉子、食擂茶、祈福等豐富多彩活動,兩岸客家鄉親在糉香中感受端午民俗,體驗客家傳統,傳承中華文化。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稱作端陽節、午節、夏節等。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據說,此節來源於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寄託哀思,紛紛吃粽子、賽龍舟,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節。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已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全國各地人民都用自己的方法來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客家人一年一度的「粽子節」 「五月節」,是客家人一年中的「五、八、臘」三大節日之一。客家人端午節除了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著當地特色的民俗。道光《永安縣誌·地理·風俗》卷一記載:「端午,以角黍、菖蒲、艾招福」。《續齊諧記》中一個故事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飯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遇見屈原顯靈,說往年人們祭我投入水中的米飯,常被江中蛟龍吃掉了,今後如再祭他,就請用蒲葉將米飯包裹,外面再纏上五彩的絲線,蛟龍就不會再搶吃了,因為蛟龍是怕五彩絲線的。從此就有了每到端午節,民間都要包粽子的習俗,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這個風俗發展以後,在端午節這天,有人用五彩絲線或彩帶紮在手臂上來避邪驅災。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節日食品,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粽子好看也好吃,蒸得軟爛的糯米配上鹹淡適中的粽餡,一口咬下去除了糯米的口感,還有粽葉的絲絲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收錄了「粽製作技藝」(編號5.21),其下又分「灰水粽」(編號5.21.1)和「鹹肉粽」(編號5.21.2)兩項。「鹹肉粽」以糯米為主要材料,配以綠豆、蝦米、元貝、鹹蛋黃及豬肉作為餡料;而「灰水粽」就比較特別,材料只是拌入了灰水的糯米。兩者都是竹葉包裹,是端午節的應節食品。

第五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活動宴席上除了必備的客家糉子外,還精心安排來賓親手包糉子的體驗活動;同時送上客家擂茶、手打糍粑、客家牛兜、上水盆菜等多種客家美食,一同體驗客家文化的獨特風格。今年活動亦添加更多新花樣,包括客家歌曲獻唱、高樁舞獅表演、客家服飾打卡等豐富節目,為每位客家鄉親帶來溫馨與歡樂。

活動當天在香港上水廖萬石堂舉行。上水廖萬石堂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2021年被授予「客家文化交流香港基地」。香港兩岸客家聯會會長江全孚致辭表示,「兩岸客家·粽是有情」活動已舉辦了五屆,是香港兩岸客家聯會弘揚客家文化、維緊兩岸客家親情的品牌活動。客家文化、兩岸親情是聯會會務的兩大重點。自創會至今,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主席程民駿表示,今天是香港兩岸客家聯會第五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的好日子,我們有幸得到了來自兩岸三地近400位嘉賓、團體代表、本會同仁和朋友的參與和支持。香港兩岸客家聯會於2019年創會,旨在團結兩岸客家人,弘客家文化,增強客家情懷,促進天下客家一家親。

專程從台灣來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客家委員會總監鄒源淦在現場用客家話念了一段三字經,並演唱了客家歌曲,引得現場陣陣掌聲。他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客家人無論去哪裏,都會把中華文化帶到那個地方。鄒源淦強調,客家文化在台灣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也是維繫中華文化在台灣永續經營的一個最大力量。「兩岸目前比較嚴峻一點,但客家人一定會發揮民族大義站在第一線。我們客家人心中永遠記住一句話,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民族,全世界的客家人都是中國人。」

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張強在致辭中表示,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兩岸中國人共同傳承守護的傳統節日,蘊含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也寄託著中華兒女對家國團圓、幸福安康的美好祝願。五年來,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以端午民俗為紐帶連續舉辦「兩岸客家·粽是有情」聯誼活動,用一顆顆飽含深情的粽子連接起兩岸血脈,為兩岸客家鄉親走親走近、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回望歷史,在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大義的緊要關頭總有客家人挺身而出,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英雄事跡,書寫了一曲曲保家衛國的壯麗詩篇。放眼未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統一進程不可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兩岸客家鄉親一定能夠發揚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為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貢獻新時代的客家力量。(中新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林鏗泓 【來論】「糉是有情」傳承中華文化 天下客家是一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