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如何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來論】如何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6-17 21:14:2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鄭赤琰

最近,「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正式公布2025世界大學排名。在前100名中,香港有五間大學,一時之間,香港政府、學界、商界等雀躍萬分,也在這一刻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想法也被提出來了。這個想法值得鼓勵,但要打造的條件仍待建立,茲就這個問題討論如下:

在此得指出,港英時代早已把香港打造為世界級的大都會,但在大學教育發展卻很保守。長期以來,只有香港大學的學位被政府承認,其他私立的一概不被承認,不被津貼,只能自生自滅,直到1962年政府才開始建立第二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顧名思義,這是一間中文授課的大學,與香港大學以英文教學有別,報讀中文大學的學生,會考的中文一定要及格,否則不被招收。之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中英開始談判結束港英的香港管治權後,港英政府突然一改過去百多年的政策,全面開放大學教育,除了承認現有的私立學院如浸會學院、嶺南學院、樹仁學院外,再加建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並將香港理工學院升格為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則維持私立,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向政府申請升格為大學。這一來,香港的大學教育才告全面提升。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後,特區政府再批准了兩間大學即教育大學與恒生大學。因此香港大學教育的現有規模,才算是穩定下來。

以上可見,香港大學教育的現有規模歷史還很短淺,儘管有五間大學被列入前百名,成績算是不錯,但要把香港打造為「留學香港」的品牌,仍需做全面配套的工作。

首先談到國際化的條件,儘管在現有十多間大學的師資有八成以上的博士學位取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德國等大學。他們授課多採用英文,參考書與圖書館藏書也以英文為主,單是這兩個國際化條件,已足稱道,比起國內眾多大學,也算比他們更國際化,但國際化仍有不少重要的條件仍待建立。

第一,學術研究不但要國際化,即學術研究的論文要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早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本港的「大學撥款委員會」對大學的撥款要求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所有參與教學工作者,必須每年發表最少一篇學術論文,而且要在公認的國際學刊發表,否則他任職的科系便得不到學術的津貼,科系的招生比率也要與發表論文掛鈎,未能符合要求的,招生也因此減少。這個規定對學者壓力很大,未能符合要求的便得不到續聘。過去港英時代定下來的要求,永久性聘約也告廢除,這個由最高權力機構定下來的要求,對本港學者的國際化資格很關鍵。

有關這點,本港所有的學術論文都得在國際上尋求學術刊物發表。本港卻沒有這種刊物,這意味着本港要建立公認的學術地位,必須要有自己的學術刊物,這才能稱得上學術國際化。要能建立刊物,發表世界各地的學者的論文,這個工作不難,但要去做才能完成。

第二,必須能夠吸收優才生,是打造留學品牌的條件。長期以來,本港大學有個規定,所有大學招收外來生有個限制,佔有的百分比大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這規定是要保留升學的機會給自己的學生。因為大學由政府津貼,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本地人才能享有政府的開支,這個規定本身已限制了招收優才生的機會,要打造「留學香港」的品牌,這個條件必須開放。不但要開放,還要政府提供獎學金給大學用作向外招收優才生的經費。這方面的工作,新加坡政府做得很好,政府提供其本地中學出外招收優才生,所有招來的優才生由政府提供獎學金,讀完中學,最後兩年便由政府分派到大學就讀,甚至會派到國外著名大學就讀,學業完成後,必須由政府分派職位,最少得服務五年,才能自行選擇要不要替政府打工。這個主動向外招收優才生的計劃很成功,政府這樣做是為政府發展計劃招收人才,因此所有優才生學成後,都馬上得到高薪的工作。

香港政府應參考新加坡的做法,要做到這點,香港必須要在本港企業界尋求發展計劃。過去長期以來,所有大學的畢業生學成後得自己尋找工作,工作難找,便得屈就學非所用了。這樣的處境遠遠不能達到「留學香港」的條件,更莫說品牌了。

還有一樣叫外來學生望而卻步的是,香港所有大學要麼不設寄宿,要麼收容有限。外來學生需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一來房租貴,二來房子不容易找,這個問題必須先行解決,否則收不到外來優才生,何來品牌 !

 

責任編輯:徐樂釗 【來論】如何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