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 加快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 加快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6-19 19:05:2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19日上午,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自此,黃茅海跨海通道全線貫通,為2024年底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建成通車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加快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高精度合龍 可抵抗17級颱風

    據悉,此次進行合龍施工的黃茅海大橋跨越黃茅海海域的兩條航道,採用3塔2跨的獨特設計,是一座採用獨柱式雙索麵全漂浮體系的斜拉橋,大橋單孔跨徑達到720米,橋樑全長2200米。橋樑的橋面採用分體式鋼箱樑設計,由兩個鋼箱樑及橫向連接箱組成,橋面總寬55.5米,寬度在同類橋型中位居省內第一,同時這也是分體式鋼箱樑在廣東省內首次大規模應用。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橋樑的最終實現合龍偏差在2毫米以內。

    黃茅海大橋作為2×720米跨徑3塔2跨斜拉橋,設計綜合考慮索塔阻水、防撞、風阻、風振等力學作用因素,創新性採用了"小蠻腰"造型的獨柱異形索塔,與已實現合龍的高欄港大橋一起形成5塔連續聳立效果。這樣的設計能最大限度減少對巨輪通航的影響。

    由於項目位處南海近洋環境,超強颱風高發,如何解決強颱風下橋樑顫振穩定性問題也是黃茅海大橋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因此,橋樑的設計者提出"央分體式鋼箱樑+獨柱塔"方案,通過變截面改變索塔的渦脫頻率,避免了單頻共振問題,實現了力學與美學的協調統一,並綜合多項力學設計優化創新,有效提高了結構體系剛度和抗風能力,使黃茅海大橋可抵抗17級颱風。

    珠海海事為項目建設提供護航保障

    黃茅海大橋所處海域船舶流量大、通航環境複雜,項目建設對水上交通管控和安全保障要求極高。珠海海事局採取了多種措施為橋樑的建設提供了安全保障。

    據悉,自黃茅海跨海通道橋樑吊裝作業以來,珠海海事局共派出人員330餘人次,執法船艇超160艘次,實施水上交通管制24次,累計保障時間超180小時,圓滿完成了149節鋼箱樑的吊裝作業以及其它水上作業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現場監管常態化與遠程監管信息化,有效地兼顧了項目建設和水上交通安全及項目建設和水上物流效益。(記者 陸紹龍 盛芳齡 伍敬斌)

    頂圖: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珠海海事局供圖

責任編輯:蔣璐 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 加快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