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新企業數量突破1100家 科創平台數量已達130餘個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6-20 10:29:21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五河交匯處厚植科技創新土壤,為首都新一翼打造新質生產力的「科創底色」。本報近日獲悉,北京市通州區科委圍繞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要求,春秋八載始終突出創新引領,強化科技服務,推動應用場景建設、元宇宙產業和科技服務業發展,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如今數量已達130餘個;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首次突破1100家;去年技術合同成交額494億元,全市排名第五。今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逼近百億元。

    北京市級企業科研開發機構達31個

    今天的副中心已成為科技創新的熱土、產業集聚的高地,新質生產力接連湧現。數量猛增的科技創新平台,正是見證副中心奮進之路的里程碑之一。

    2023年,副中心國家級創新平台實現新突破,春立正達成功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依托中國建研院通州基地建成了建築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東直門醫院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北大人民醫院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在副中心啟動建設。

    截至目前,副中心已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市級標桿孵化器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市級企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31個,市級設計創新中心6個,外資研發總部2個,外資研發中心5個。

    為了強化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進創新平台培育創新主體,副中心還不斷提速創新平台的落地建設。當前,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州中心已升格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不僅組建起7人團隊,還在與40家項目團隊進行對接,並已引進科技成果2項。其燕郊創業園已啟動建設,天津智能傳感創新中心正式啟動,與通政公司合作共建的通政創新(北京)股權投資基金註冊設立,首期規模即達2200萬元。

    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區科委還積極對接相關部門推進車路一體智能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落地副中心。

    與此同時,通州區科委也在加快對創新企業的引育。聚焦於數字孿生細分賽道的產業培育,區科委已為副中心引進了創業黑馬集團與通發展合作建設的數字孿生產業孵化器。事實上,近日黑馬數字孿生孵化器與區科委的落地簽約,意味着全國首個數字孿生孵化器正式落地副中心。

    今天的黑馬數字孿生孵化器作為國內首個數字孿生孵化器,正面向元宇宙、數字孿生、人工智能領域優秀項目,構建以孵化與加速為一體的加速體系,通過系列化輔導、場景連結、資本賦能、技術賦能、政策賦能、社群加速六位一體的模式,孵化加速數字孿生企業,幫助創業者洞察數智時代增長機遇、釋放數碼技術商業價值。這一孵化器致力於搭建數字孿生與AI領域優秀的創始人圈子,提供專業的上下游資源服務;並為入孵企業的產品與技術創新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涵蓋算力、建模、仿真、數據資源、AI模型開發等。

    今年技術合同成交額接近百億

    科技創新步履不停,正助力副中心一系列科技指標行穩致遠。2022年,副中心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佔GDP比重1.82%,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1065家,全市排名第八。

    2023年,副中心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1121家,技術合同成交額494億元,全市排名第五。今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術合同成交額也已逼近百億元。

    副中心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得益於科技政策的精準施策,以及創新主體的做大做強。自副中心科技創新政策及配套措施發布以來,通過政策撬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蓄積創新動能。

    2023年,通州區科委首次徵集研發補助專項,支持的95家企業,總研發投入達到16億元,實現總收入115億元,整體研發投入強度高達14%。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站上高質量發展的「新風口」,必須大力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為了讓人才早日破「殼」而出,通州區科委已啟動2024年度科技創新人才評選,擬支持10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和30名傑出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創新人才促進新質生產力生成,力爭為副中心培養出更多榮譽等身的科技工作者。

    推動場景開放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推動更多場景開放,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副中心2023年發布的場景清單項目大幅激發社會參與場景建設的積極性,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副中心交通樞紐工程、綠心公園三大文化設施等重點項目為一批技術提供展示迭代的應用場景。在區科委推動下,智慧政務服務大廳、胸科醫院互聯網醫院、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室、灣里數字孿生沙盤、虛擬建造集成交付示範平台、潞河醫院智慧影像雲平台等科技場景均已實現落地。不僅如此,21家企業還通過參與場景建設已落戶副中心,註冊資本共計7.2億元。通州區科委還為10家引進企業謀劃對接相關場景,落地項目20餘個。目前,區科委還在對接各產業牽頭部門及環匯置業、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通州供電公司等重點單位,圍繞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技術需求梳理場景清單,力爭通過場景需求釋放,服務更多技術轉化落地。

    當前,通州區科委正持續對接科技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開展2024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工作,並對入庫企業進行政策輔導服務;與鄉鎮街道聯動,利用孵化器、眾創空間、企業協會等機構組織進行集中培訓,為企業提供高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等政策輔導服務;深入技術合同登記工作重點企業做好調研走訪工作,挖掘技術合同輸出和吸納的存量;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政策培訓力度,提升政策知曉率,促進技術合同登記輸出成交額和吸納成交額共同增長。

    通過挖掘增量企業,梳理上年度高新申報企業和科小入庫企業,區科委還挖掘科技服務業的潛力升規企業,輔導凱天誠信、神舟綠鵬等11家企業補充升規納統材料。截至今年2月底,副中心已有25家科技服務業企業升規納統。

    錨定副中心未來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方向,通州區科委還發力探索AI、數字孿生等領域前沿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立項基於AI的心血管疾病中醫知識智能交互和可視化系統建設,支持通州區中醫院開展AI大模型在心血管疾病中醫診斷治療中的技術應用;對接潞河醫院,研究副中心醫產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進展,目前,醫產協同創新中心已與部分企業開展成果轉化合作,今年一季度已與2家醫療企業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協議。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區科委也在加快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州中心重大技術成果落地,發力成果轉化基金運營和醫療器械孵化平台建設;推動科技服務業和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梳理副中心對外科技服務資源,對接武清、寶坻、廊坊(北三縣)、唐山等地科技部門,走訪當地優秀科技企業、跨區經營企業以及科技孵化器,助力京津冀科技資源共享共用。(楊凌雲 趙鵬 陳子傑)

責任編輯:林梓琦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新企業數量突破1100家  科創平台數量已達130餘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