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燒鹼,誰人不識山東的企業濱化集團;
哪裏有內燃動力哪裏就有魯企渤海活塞;
瑞鑫集團則將濱州造地毯鋪向世界;
開泰拋噴丸裝備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讓「中國製造」在全球大放異彩;
京陽科技研發生產的油系針狀焦產品,產能、產量、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全國第一位……
據統計,2023年,山東濱州有53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佔有率列全球或全國第一位,其中15項產品列全球第一位。
工業強市,百舸爭流。53個好品充分展現了濱州近兩年拼經濟的成色。實施製造強市三年攻堅行動,科學應對產能轉移、產業轉型「雙轉」壓力,一大批好項目落地投產,全市經濟企穩回升、持續向好。濱州連續3年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連續7年入選「全國外貿百強市」。
向頂層設計要合力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
2023年,濱州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製造強市推進大會。在會上,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提出,堅持「工業立市、實業強市」不動搖,聚力實施三年攻堅行動計劃,撲下身子、大幹三年,全力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
錨定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印發《濱州市製造強市三年攻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統籌謀劃提出了製造強市建設的目標和有效路徑,圍繞落實提升工業增加值「1+N」行動和實施「十百千萬」培育工程(十億元項目、百億元企業、千億元產業集群、萬億元規上營收),着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開展聚力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產業鏈集群發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等11大專項行動,力爭到2025年工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穩步實現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
工業是濱州發展的壓艙石。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是加快建設品質濱州的必然要求。
聚焦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濱州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的工業經濟指揮部,出台十大舉措,建立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定期調度、掛圖作戰、協商溝通五大調度推進機制,頂格部署、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盯緊工業總產值、工業技改投資、重點工業項目投產、企業升規納統等重點指標,實時監測工業用電量、稅收收入等先行指標,抓好監測分析,實施精準研判;制定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工業(技改)項目產值貢獻、工業企業升規納統、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率等作戰圖,掛圖作戰、標旗推進;建立重點工業項目庫和7張工業項目管理清單,對全市招引項目、工業項目、技改項目、設備更新項目情況進行月調度,及時了解竣工投產情況,一體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三大戰役」,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業、齊抓工業的強大合力。
朝着「製造強市」,大步流星地邁進。今年以來,濱州市工業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繼一季度實現開門紅之後,1-4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分別高於全國(6.3%)、全省(8.6%)3.4個和1.1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位。
向產業培育要動力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入選名單,濱州市山東開泰拋丸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益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裕能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國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5家企業入選,佔山東省入選企業的11.1%,同比增長400%,推薦入選通過率100%,創歷史最好成績。
濱州是工業強市,是一座家底厚重的實業之城,已培育形成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擁有國民經濟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個,有1911戶規上企業,民營經營主體48萬餘戶,營收過百億元企業16家,魏橋創業集團躍居世界500強第172位,6家企業上榜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9家企業上榜2023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厚實的家底構築了濱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盤。
可貴的是,濱州的發展,不僅體現在高速增長的經濟數據上,更體現在推動產業升級、追求高質量發展上。在2024年濱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田提出,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增創製造強市新優勢,推進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加快轉型,推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提速壯大,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互促共進。
濱州深化「千項技改、千企轉型」雙千行動,印發實施《濱州市製造業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着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積極開展融鏈固鏈對接活動,「串珠成鏈」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供應鏈,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2023年,高端鋁產業成功入選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成功推動魯北化工園區實現擴區,紡織服裝產業上榜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國創精密入選全省風電產業鏈聯盟鏈主企業,博興商用智能廚房設備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此外,濱州還印發實施《濱州市工業企業產值倍增專項行動方案》《濱州市工業強鎮培育專項行動方案》等,大抓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抓好升規納統,全力培育工業增量。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2024年,面對產能轉移給全市工業經濟帶來的巨大壓力,濱州將持續在存量提質上強力攻堅,以全市1911戶規上企業和百戶重點企業為重點,加強存量企業挖潛增效和產值倍增企業培育,採取一系列助企紓困措施,協調要素資源供應,用真金白銀的「硬投入」幫扶企業,助力企業拓展市場、放量生產,推動企業存量項目提升產能利用率、盡快滿產達產,依托產業鏈促進企業融合發展,指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產品升級,進一步釋放產能、增產增收。
向創新驅動要活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質生產力澎湃向前,高質量發展日新月異。
濱州聚力新興產業規模化,壯大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健康、電子信息、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規模,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千億級鋰電新材料產業集群。聚力特色產業園區化,打造千億級金屬板材產業集群、500億級商用廚具產業集群、300億級繩網產業集群。
「新」是新使命。濱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新能源產業這一最大的資源優勢和最大的發展潛力,研究確定了將新能源產業打造為全市「第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重大部署,以大視野、多維度謀劃打造黃河流域新能源產業發展示範城市,高質量編製魯北(濱州)鹽鹼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方案、濱州市新型儲能及儲能產業發展規劃、濱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聚焦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構建「一港四園」產業發展平台,探索出了一條「向光而生、御風而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改革新路。濱州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及發電量連續兩年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可生產各種風電鑄件30萬噸、結構件3000套。
「新」是新引擎。聚焦智能製造賦能企業改造升級,濱州堅持把智能製造作為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快智能製造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廣應用。推進數實融合增動能,印發實施《濱州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2023年,新培育全國工業互聯網500強企業3家,省級智能工廠8家(全省第2位)、智能製造標桿企業3家(全省第1位)、數字化車間5家;省級「產業大腦」3家(全省第1位)、數字經濟園區7家、首批數字經濟「晨星工廠」144家(全省第3位),逐步打造覆蓋高端裝備、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紡織等全產業鏈核心領域的體系網絡,推動生產製造與智能化提升融合發展。
「新」是新願景。濱州堅持創新發展激活力,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行動。2023年,全市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415家、省級瞪羚企業2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2家,均實現了當年總量倍增。印發實施《濱州市加快工業綠色製造體系建設行動方案》,新培育國家級水效、能效領跑者3家,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省級綠色工廠7家、省級綠色工業園區3家(全省第2位),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構建科技創新項目梯度培育體系,新培育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126個(享受100%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5家、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5家;1家企業入選全國質量標桿(全省共7家),6家企業入選全省質量標桿。《濱州市以工業新產品探路動能轉換新賽道的改革實踐》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列入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典型案例事項。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濱州將持續增強科技創新「硬核力」,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把新質生產力培育得越來越強勁,為品質濱州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孫珂 隆衛 劉子儀 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