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區議員 胡汶軒
特區政府早前曾提出「親水文化及近水活動」,具體政策方向包括研究利用維多利亞港資源發展水上活動,以及在維港以外廣闊的水域推廣水上康樂體育活動和親水文化。當時政府對於推廣近水活動的理解,仍是聚焦「體育盛事化」的領域,例如支持舉辦維港泳、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富豪環球帆船賽等。時移世易,水上各項新興活動正蓬勃發展,例如滑水、激流溪降等已經開始走進市民的生活,成為大眾接觸和建立親水文化的重要平台。隨着發展局擬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政府實在應該把握時機,繼續在政策上拆牆鬆綁,發展屬於香港的獨有親水魅力,加強市民對美麗海岸線的獲得感。
發展局和海港辦事處於6月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了有關推動《保護海港條例》修例建議的討論文件,當中明確指出,修例是為了提升海濱暢達性、優化海濱地帶供市民享用或強化海港功能,這項政策原意絕對值得社會各界支持。在修例後,「不可填海推定」不再是嚴格的一刀切規定,許多小型的海港改善項目能夠更順利地上馬,例如興建海濱長廊和行人板道、單車徑、海岸泳池、觀景台、船隻停泊處等設施時,相應的填海工程可按精簡機制,經財政司司長批准後獲豁免於「推定」,根據政府文件,其中一個有可能推展並可受惠於修例建議的海港改善工程就是堅尼地城新海旁興建行人板道項目。若修例順利完成,筆者早前提出的在中西區海濱行人步道側鄰空間改建出法式滾球運動場等開拓新興運動用地的建議,將更具法理上的可行性,可望讓更多市民一邊享受海濱美景,一邊享受運動的樂趣。此外,這也有利於陸上新興活動與水上活動之間的結合,讓商界和市民有機會可以摸索出更有特色的新興運動玩法。更重要的是,目前許多運動項目如滑水,礙於場地的限制,因缺乏更高質量的活動與安全配套設施,只能為市民提供最基礎的運動體驗,亦難以支持更高層次乃至於精英化發展所需。條例修訂後,一些高架索纜滑水的體驗、訓練、比賽場地,以及大眾化的趣味滑水、花式滑水設施,甚或是滑水快艇停泊和基礎維修基地等配套,雖然不至於完全沒有阻力,但至少更有機會能夠提上討論議程。總而言之,法例上的進步能為更多新興體育活動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於幫助市民建立更健康的運動習慣,以及創造體育旅遊的新增長點、開拓香港的「可玩性」,都有極大的幫助。
乘勢而上賦能體旅產業發展
國家《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明確指出,「十四五」是水上運動高速發展的時期。早在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已成立考察小組,並實地調研了30多個城市,目前已經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成10家國家水上國民休閒運動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形成100億消費市場,其中最近香港的休閒運動中心將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相比起其他內地城市,香港早已開展海岸線的利用,我們不但在海濱管理上成果卓著,更舉辦了許多享負盛名的體育盛事,具有高水平的國際聲譽,是香港最響亮的名片之一,在國家推動水上運動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區政府絕對有能力更有作為。具體而言,政府應該邀請中西區等維港兩岸社區人士圍繞區內合適的選址作提案,爭取在短期內建成「維港水上新興活動中心」試點,並以該基地為據點,逐步開拓體育賽事、海洋旅遊、休閒娛樂等領域的新項目,與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的建設標準看齊。特區政府亦可以考慮參考海南的經驗,與現存的遊艇碼頭合作,升格為一批涵蓋不同體育項目的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港池。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深圳、海南等地都開展了水上運動產業的發展工作,特區政府需要尤其警惕同質化競爭,多與業界商討和合作,摸索出香港獨特的水上運動魅力,而不能跌入「人做我又做」的泥潭當中。
圖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