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藍色濱州 逐夢未來

藍色濱州 逐夢未來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7-29 20:49:22 來源:香港商報網

    「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始置濱州……」

    一千多年前,這座城選擇「濱」作為了自己的名字,一城文脈就與「渤海之濱」結下了不解之緣。

    其實,追溯到更早的秦代,今天山東濱州的主體就屬於渤海郡,後來贏得了「渤海雄邦」的美名。潮漲潮落、物換星移。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藍色成為「五色濱州」最具夢幻的色彩。

    千載濱州藍、前世與今生,講述一座城與一片海的依戀、一腔情與一份緣的使然。

圖片2.png

    藍色美景 海韻天風

    「無棣何年邑,長城接楚關。河通星宿海,雲近馬谷山。僧寺白雲外,人家綠渚間。晚來潮正滿,處處落帆還。」

    唐朝詩人劉長卿在《晚泊無棣溝》中生動形象描繪了渤海雄邦的壯麗景色以及潮滿船歸的豐收畫卷。

    濱州在渤海灣擁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30餘萬畝沿海灘涂,126公里海岸線連綿不絕、美景不斷。

    漫步無棣古貝殼堤,沐海拾貝、踏灘逐浪,盡情享受渤海的藍色賞賜。在魯北鹽場,整齊排列的鹽田呈現出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獨特風景,「七彩鹽田」如詩如畫,宛如一塊平鋪在大地上的調色盤。二月二龍抬頭,北海經濟開發區群眾聚集在脊嶺島龍王廟和岔尖漁港碼頭祭海祈福,感恩大海的饋贈,祈願四海平安、風調雨順、漁鹽豐收……

    依托貝殼堤、灘涂、海鹽等世界級海洋資源,濱州奏響「渤海之濱」千年海韻,突出灘涂遊樂、海鹽康養、海洋休閑,培育臨海龍頭企業品牌,推出高質量臨海文旅爆款產品,打造臨海旅遊新目的地、打卡地,以濱州之藍的夢幻迎接四海賓朋。

圖片3.png

    藍色故事 向海圖強

    以海為鄰,藍色故事從未在濱州的歷史舞台上缺席。

    黃河島,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處。相傳王母娘娘舉辦蟠桃盛會時,將桃核撒落於此,此後島上年年開滿桃花。秦始皇遂賜名「桃花島」。據說,梁山群雄聚義失敗後,阮小七曾化名蕭恩,隱居在此靠打漁謀生。「水滸戲」《打漁殺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沾化區,因漢朝渤海太守龔遂治理有方,取「海濱之民,復沾聖化」之意而得名,鹽業生產在這裏延續了幾千年,沾化也流淌着鹽鐵風流的氣度。沾化漁鼓戲唱腔和表演大多來源於漁民生活,是海洋文化的藝術呈現。現在,文藝工作者排演了一部大型抗戰題材漁鼓戲《煮海》,講述烽火中海與鹽的故事。1944年1月,在戰火中,渤海區成立,今天的濱州位於渤海區的中心區。北至天津南、東至膠萊河,環繞渤海面積達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度成為整個華東戰場的後方基地,硝煙里挺起一個民族脊樑的威武與堅毅,「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渤海老區優良革命傳統已經與黨在長期奮鬥中鍛造的一系列偉大精神一起,深深熔鑄於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濱州從未停止逐夢海洋的腳步。今年3月18日,中海油渤中(濱州)能源有限公司濱州管道項目正式投產。作為2024年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項目,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濱州天然氣處理終端工程進入收官階段。同時,濱州不斷放大「蝦貝蟲藻魚」特色優勢,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海洋牧歌」在這裏越唱越響亮,「藍色引擎」的動力在這裏越來越強勁。

    藍色好品 蜚聲海內

    渤海從不吝惜對這座城市的饋贈。濱州附近海域特殊的氣候及海水條件,孕育了豐饒的物產。

    濱州海域是全國主要漁場之一。作為山東對蝦主產區,對蝦年產量超過14.5萬噸,佔全省60%以上,每兩個山東對蝦中就有一個產自濱州。渤海灣蝦皮早已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鹽田蝦產量居全國第1位;豐年蟲卵年加工量3000噸、產值12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蝦貝蟲藻」特色漁業產品經濟發展迅猛、潛力巨大。最近,帶着海鮮味道的歌曲《吃海鮮,到岔尖》正吸引更多人來趕海嘗鮮,讓北海經濟開發區的岔尖成為吃海鮮打卡地和特色旅遊村。

    海洋不僅滿足了人們舌尖上的渴望,還在滿足着人們對藝術的品味。看似普通的貝殼,在現代制瓷技藝加持下,「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的海洋貝瓷赫然問世,丹青畫手在貝瓷上找到了揮灑才情的空間,在「化貝為瓷」後實現了「化瓷為藝」的又一次飛躍,「中國海瓷藝術」這一獨一無二的嶄新藝術品類驚艷於世。調味必需品的海鹽,經過巧手工匠的精心製作,也成為了「潔如玉、亮如晶」的鹽雕,他們猶如來自海洋的精靈,飽含吉祥寓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攜如玉之雅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隨着濱州手造研發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來自海洋的濱州好品,刷新着濱式生活美學對「文化品質」的新定義。

    藍色夢想 通達四海

    駛出渤海,那是浩瀚的太平洋。臨海區位塑造了濱州的開放品質。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在市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發展臨港產業和樞紐經濟,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濱州大門敞開,主動擁抱世界,

    ——目前已與13個國家的14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與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係,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企業達973家,

    ——連續7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市,賓朋遍布世界各地,

    ——現已成為山東省對外開放的重要陣地和聯通環渤海、面向東北亞的橋頭堡。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規劃建設31個港口,其中黃河港即為現在的濱州港。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企業生產情況良好,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2601萬噸。港口外貿貨物的跨越式增長,標誌着濱州港口發展對全市經濟外向度提升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港口的發展離不開港口腹地強大的貨物生產能力、供給能力,離不開貨物的外貿吸引力。持續奉獻驚艷世界的產品,濱州從來都不遺餘力,

    ——2023年,全市工業營收達到1.4萬億元,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

    ——2023年,濱州已有53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佔有率列全國第1位、15項列全球第1位,金屬板材、商用廚具、繩網等特色產業品牌享譽海內外;

    ——濱州營收過100億元企業有23家、過50億元企業有45家、過10億元企業有162家,越來越多的濱州企業積極「走出去」,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濱企創世界」的精彩故事;

    ——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72%,連續三年位居山東省第1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65.8%,連續兩年位居山東省第1位,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呈現出新質生產力的「星火燎原」之勢。

    試想,濱州的紡織服裝、化學製品、鋼材、鋁材等產品帶着對品質的追求深海遠航,在星辰大海的無限浩渺中接入世界市場,在五大洲擴展「朋友圈」,那是何等的底氣與自信……

    以品質的名義,「濱州造」正在點亮更大的全球製造版圖。濱州帶着夢想與激情,向更遠處,再遠一點,挺進深藍,開啟新時代的藍色旅程。(記者 孫珂 通訊員 周衛華 隆連堂 閆旭寧)

責任編輯:林梓琦 藍色濱州 逐夢未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