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勞聯)和香港運輸物流業工會聯會(港運聯)今日(23日)聯合發布《數碼平台工作者—權益保障問卷調查》的結果。該項調查於5至7月進行,共收回357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近乎全職從事平台工作者的受訪者接近5成,每周平均工作日數4天或以上,每日平均工時6小時或以上。
據了解,受訪者每周從事平台工作的平均日數以3天及7天較多,各佔22%,平均日數為2天佔15%,平均日數為4天和5天各佔11%,最小平均日數為1天佔9%。受訪者從事平台送遞的日均工作時數以4至6小時較多,佔30%,其次為4小時以下,佔22%,平均工時為6至8小時有16%,較長平均工時8至10小時、10至12小時和12小時以上分別佔12%、8%與12%。
調查發現,71%受訪者認為政府需清楚定義平台送遞員的僱傭新性質,盡快推進和改善數碼平台工作者政策及權益保障,而平台送遞員較為關心之權益保障包括工傷保障、按實際運送距離計算工資、惡劣天氣額外工作津貼、最低工資(收入保障)等。
從事貨物送遞的平台工作者工友代表指出,平台公司經常將減價的成本直接轉嫁前線工作者,令每月收入減少約3000 多元。貨物送遞工友同時需上門接貨及送貨上門,期間遇有意外時,工友並不知道有甚麼保障。
勞聯副主席、港運聯主席儲漢松指出,平台工作者實際上受公司的演算法及內部制度掌控,建議當局應盡快定義其僱傭新性質,並建立勞資官三方小組,商討平台工作者的工傷保障、退休保障。
勞聯深水埗地區總幹事張瑩瑩指出,收到少數族裔平台工作者入行後反映工資計算方式不明確,平台公司經常自行單方面更改薪金計算方式,工作者並無議價能力,缺乏保障。
勞聯副主席譚志聰指出,外賣平台服務自2012 年興起,公司為求增加盈利採用多種手段,包括運用演算法、客戶評價分級制、壓榨工作者費用以進行減價競爭等等。平台工作者對公司規則及懲罰機制往往無可奈何。
勞聯主席林振昇期望政府當局盡快檢視平台工作者僱傭新性質,研究立法方式保障平台工作者;平台工作者普遍期望有工傷保障,政府應設法鼓勵平台公司提供與勞工保險相近的補償外;並需要將平台工作者及工會納入三方協商機制。
勞聯秘書長周小松表示,有見於新形態工作者的人數日益上升,建議當局需加強這種新形態工作者的勞工保障,首先要釐清工作身份,並且打擊「假自僱」行為。
勞聯與港運聯認為,數碼平台工作者是新興經濟模式下的勞動者,政府有責任確保他們能獲得適當和合理保障,並提出4項建議,包括清楚定義數碼平台工作者的僱傭新性質,制定相應政策與法規;數碼平台公司購買之團體意外人身保險補償額應與僱員補償條例規定的勞工保險補償額相符;建議政府要求本港平台公司為旗下工作者繳交強積金;建議政府建立由數碼平台公司、工會和政府代表組成的「三方工作小組」,恒常化商討保障平台工作者權益事項。
頂圖:勞聯主席林振昇(右三);勞聯秘書長周小松(左三);勞聯副主席、港運聯主席儲漢松(右二);勞聯副主席譚志聰(左二);勞聯深水埗地區總幹事張瑩瑩(左一)及平台工作者工友代表(右一)今日(23日)出席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