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堅持改革開放 走出創新特色  深圳經濟特區44年跨越發展鑄輝煌

堅持改革開放 走出創新特色 深圳經濟特區44年跨越發展鑄輝煌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8-26 11:45: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4周歲生日。44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在廣東省政協常委譚剛看來,「改革、開放、創新」,「有效市場加有為政府」,是深圳經濟特區取得成功的密鑰。譚剛說,香港因素在深圳經濟特區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亦是如此。他期待深圳深化細化深港合作,為國家探索更多發展經驗。

明年經濟有望突破4萬億

40多年來,無數建設者匯聚深圳,發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強音,創造奇蹟。「深圳建市建特區之初經濟總量在2億左右,2011年破1萬億,2017年進入2萬億規模,2021年邁上3萬億台階。按此發展趨勢,明年有望突破4萬億。」在廣東省政協常委譚剛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增長倍數達到了非常驚人的17656倍,遠超國內其他主要大城市,年平均經濟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可以說已超過了當年的亞洲四小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並且持續的時間更長,形成了發展的顯著優勢。

微信圖片_20240826114616_副本.jpg

廣東省政協常委譚剛。 許傳軍攝(資料圖)

「深圳的成功,可用三句話來總結,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譚剛表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最先進行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改革,改革成果得到了國家認可。而今有了先行示範區的加持,深圳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以來,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兩次發文推廣深圳綜改試點共40條創新經驗。今年深圳又就營商環境推出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三個工作方案,並在去年的基礎上推進前海的改革舉措。

深圳改革不停頓,開放也從未止步。「從某種程度上講,開放也是改革。在特區創建之初,更多是通過開放來倒逼改革。」譚剛認為,「在全球範圍內,深圳已形成了從早期的外向型經濟到未來的開放型經濟的轉型,現在深圳的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包括制度開放,每個階段都有很多做法,取得的總體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天時地利 香港因素顯著

在譚剛看來,深圳經濟特區取得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中央的各項政策,地利是靠近香港。」譚剛指出,深圳還是寶安縣時就是邊陲農業縣,沒有工業化項目,能快速工業化除了政策原因,也離不開香港的因素。香港的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以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為深圳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區位環境。

「深圳最早的開放,是從深港合作起步的。」譚剛早年間曾參與制定過深圳很多改革方案,他告訴記者,從改革的角度看,早期深圳所有的市場化的改革,包括一些方法,借鑑了香港的經驗,香港的因素對深圳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2018年深圳經濟規模已超過香港,目前領先的數字還越來越大,但香港仍有很多非常好的內容值得深圳學習。」譚剛道。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譚剛表示,深圳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深港合作呈現出新特點。河套、前海、沙頭角、羅湖口岸經濟帶形成了最前沿的合作聚集平台組合,與香港北部都會區4圈相銜接。深港更重視教育科研醫療民生領域合作,產生了港大深圳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等一系列成果。譚剛認為,深港合作還可拓展更多的合作領域和空間,深化規則機制銜接,「如建立更多的港人學校,引進更多香港老師,與香港教材體系對接,更多的青年交流等,相信今後有更多香港青年利用深港合作機制更好地參與到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中。」

有效市場+有為政府 走出創新特色

在中國講創新,就一定會講到深圳。今年3月普華永道發布的《2024年中國機遇之城報告(中國57座城市多維度、綜合性評比排名)》中,深圳在技術與創新和宜商環境兩個維度中排第一。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二。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之一是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

譚剛認為,1999年首屆高交會的舉辦,是深圳創新的標誌性起點。在沒有眾多大學的情況下,深圳走出了與美國矽谷模式截然不同的創新路線。「深圳把有效市場跟有為政府的作用結合,發揮出了很好的作用。」譚剛告訴記者,通過有效的市場,深圳用「六個90%」(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等都在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和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等都出自企業),實現了科技創新從無到有,從0到1;再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引人才補短板增強項,打造了有為政府作為之下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這讓深圳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處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邊界上,深圳找到了一個比較合理、比較成功的邊界。就像廚師炒菜,掌握了菜品搭配和火候經驗。」譚剛希望深圳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組合上尋找出更多新方法,將經驗複製推廣至全國。

未來,深圳還需要在改革開放上繼續努力向前。譚剛說,「深圳可在三中全會提出的300多項改革舉措中,梳理篩選出一些可在經濟特區或先行示範區更好發揮的形成清單,爭取獲得中央批准,推動改革發展。」同時細化與香港合作的具體項目,結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為國家尋找更多發展經驗。

港青:在深圳,有歸屬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發揚獅子山精神,在深圳敢闖敢試,書寫熱血灣區故事。2007年,香港青年周小霞來到寶安,成為香港浩新設計深圳公司的一名設計師。17年來,周小霞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與特區共同成長。2012年,香港浩新設計深圳公司執行董事周小霞瞄準醫療健康賽道,在深圳創立了科技美護品牌,其投入巨資創新研發的美護產品更於近期成為華為鴻蒙生態鏈個人護膚類產品唯一品牌。

微信圖片_20240826114619.jpg

香港青年周小霞接受記者採訪。許傳軍攝

「這些年來深圳可謂飛速發展。半年沒回來,很多地方都高樓林立。」周小霞說,剛到深圳時,每天只有一班車往返深港,地鐵1號線也只到世界之窗,到寶安還需轉公交打的。而今,自駕粵港兩地牌車從深圳灣口岸便可方便往返深港,公司總部也搬到了深圳。

談起對深圳的印象,周小霞一口氣說了好多,「包容性強,創新能力強,年輕有活力,營商環境很友好。」尤其是在辦企業過程中,周小霞感受到了歸屬感。「以前開公司前前後後要1個月,現在1天就可以搞定了。」周小霞感概,深圳政府對創新的保護,對企業的保護,讓企業家很有歸屬感,能靜下心來做大做強。「如果品牌再拓展公司,相較於香港,我更願意開在前海。」在她看來,前海、河套以及大灣區,給港青提供了很大的施展拳腳的空間,尤其是深中通道開通後,相信會吸引更多港青到深圳發展。周小霞期望通過設計加技術優勢,做大做強品牌,成為港青企業家標桿,為深圳發展再添綿薄之力。(記者 林麗青)

頂圖:中新社

責任編輯:徐樂釗 堅持改革開放 走出創新特色  深圳經濟特區44年跨越發展鑄輝煌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