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
作為「徽商故里」,坐落於皖南新安江畔的千年古城黃山市歙縣,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通商工之業,便糧鹽之利」。在這片有着幾千年文化積澱的熱土上,創新、開放、務實、誠信的文化品格世代相承。
如今,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曾經的千年古城煥發新顏,一幅「歙采繽紛」的美麗宜商宜業畫卷徐徐鋪展。(吳鵬 顧雪菲 吳敏 組稿供圖:中共歙縣縣委宣傳部)
東南鄒魯 弦歌不絕
「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在皖南一帶,荒草叢生的徽商古道上,歷史仍有跡可循。曾經輝煌的歲月時至今日仍被津津樂道。
「徽」,上下立「山水」,左右列「人文」,山水人文繫於一身。發源於古徽州(歙縣)的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歙縣亦被稱為「東南鄒魯」「文化之邦」。
徽商,發軔於東晉,成長於唐宋,興盛於明清,以商幫之名屹立一千餘年,以「仁義禮智信勤儉誠」為核心的徽商文化傳遍大江南北。
歷史上,徽州和徽商的雙向奔赴,推動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促進了江南經濟社會的進步,創造了一個商幫400年的輝煌。
觀點滴而知全局,聞弦歌而知雅意。問政山下,新安江畔,千年古城向新而行。近年來,歙縣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出台《歙縣關於創優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全力打造「歙企無憂」宜商生態品牌,常態化召開「新安夜話」81場,面對面聽取企業意見建議200餘條;創新推行「訴求掛號」「提級管理」等工作機制,點對點解決企業疑難訴求39件,延伸解決「一類訴求」150餘件;健全完善「首席服務員、駐企專員、涉企專員」三級網格化為企服務體系,每季度開展市場經營主體「遍訪」,全縣企業滿意度持續攀升。
古風越千年,現如今,「歙企無憂」正成為這座城市越擦越亮的金字招牌。
守正創新 繼往開來
「守正」和「創新」是徽文化最為鮮明的兩個特點,民國學者鮑幼文說,「徽州人實皆有轉風氣,繼往來之能力。」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幾千年匆匆而過,古樸的徽州在進步的同時,仍保留着與生俱來的「變革」基因。
2023年7月,歙縣成立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作為黃山市首家專業為企服務機構,該中心立足服務企業職能,加快推動涉企服務從「一件事」向「一類事」、一個環節向全鏈條、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的迭代升級。
一年多來,營商環境服務中心收辦解決訴求1100餘件,為216家企業開啟政策申報「提醒」服務,兌現各類獎補資金超4200萬元。
事實上,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並非歙縣首創,早在2020年滁州市即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歙縣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創新思路、另闢蹊徑,將營商環境服務中心架設在招商部門上,圍繞項目招引和投產經營的全生命周期,編制《歙縣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指南》,全面構建起招引項目落地投產的全流程服務機制。
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體驗官在行動」系列活動
將對標學習借鑑和探索原創性改革相結合,以改革增動能促發展,改革之花在這片熱土上絢爛盛開。歙縣連續6年出台《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累計制定改革舉措800餘條,堅持圍繞政務服務存在的堵點難點,從體制機制、運行流程、服務質效入手,堅持先行先試,一批批改革成果不斷湧現。「一件事」辦件量超過2400件,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審批環節減少55%以上。全省首筆集體商標質押貸融資花落歙縣,歙縣茶葉協會59家會員企業共獲授信5.6億元;全市首個集成化、數智化的人力資源服務平台成功搭建,為317家企業和7600餘位求職者搭建了供需對接渠道。
歙縣各級領導帶頭四下基層,深入園區現場辦公
歙縣經開區:「歙縣製造」再進階
興業沃土 雙向奔赴
一箋寄情、尺素抒意。多年來,歙縣始終保持着向企業家致信的傳統,從「展信開顏、見字如晤」到「政策匯編、一碼知悉」。滿載這座城市厚植興業沃土的真摯情懷。
「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從來不是甜言蜜語式的「口頭告白」,而是多年如一日的「真心行動」。
誓師大會。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在歙縣「落得住」「幹得好」
「在歙縣,我們民營企業家站C位、坐前排,甚至坐上主席台是一種常態。縣委縣政府主官在愛企日上作出『天天都是愛企日、人人都是服務員』的莊嚴承諾,更是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剛剛續任的營商環境體驗官何湖民由衷感慨。何湖民坦言,優質的營商環境堅定了他投資歙縣的信心和決心,數年來他已經介紹6家企業來歙縣安家落戶。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棲。2024年以來,歙縣新簽招商引資項目43個,協議投資額91.1億元,其中新簽億元以上項目24個,協議投資額80.6億元。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富。如今的歙縣,空間、經濟、生態、文化、美學五大價值聚合,乘着「大黃山」建設的東風,正迎來位勢之變、格局之變、環境之變、路徑之變。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歙縣提出GDP增長7.5%左右的年度目標。
歙縣徽州古城,煥新出彩
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數據顯示,全縣3.46萬戶市場經營主體貢獻了六成的GDP、七成的稅收、八成的就業,夯實了這座千年古城轉型跨越、高效發展的根基壘台。
時光的指針轉動不休。數百年前,徽州和徽商的相互成就,造就了「無徽不成鎮」的偉大傳奇。數百年後,歙縣和新徽商的雙向奔赴,亦繪就了「歙采繽紛」的美麗畫卷。
問政山下,徽商精神薪火相承。
新安江畔,千年古城蝶變新生。
面對新的挑戰與機遇。歙縣,恰逢其時、正當其勢。
「徽商故里」昂首邁入改革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歙縣不動產登記進入「交地即交證」服務新階段
【記者手記】擁抱「大黃山」 禮遇全世界
立於山間江畔,命脈與山水交融,縱覽天青垂水,極目綠野連空,這裏是歙縣。流連徽州古城,時間與空間交錯,穿越歷史滄桑,感知歲月更迭,這裏亦是歙縣。
當大黃山世界級休閒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勢不可擋而來,在2122平方公里的「山海星河」上,在「一城一鄉一區一江」的大格局下,歙縣,如何煥新出彩?安徽自貿試驗區黃山聯動創新區,如何向新而行?
作為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集中展示區、重要承載地,徽文化的創新表達,感召着機遇,也雲動了八方。
兩年前的春天,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黃山聯動創新區正式獲批,歙縣經濟開發區作為其唯一片區,正式昂首邁入改革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改革,孕育發展升級「新動能」;開放,助力園區發展「加速跑」。大黃山建設快馬加鞭推進,「春天的故事」在園區奮力續寫。歙縣從體制層面整體實施「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整體推動政企分開、政資分離,深入激活開發區改革內生動力。
自黃山聯動創新區掛牌以來,歙縣已完成國務院6批278項和安徽省首批44項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自主形成制度創新成果——「打造一站式全周期園區法治護航中心」順利通過評估,並在全省進行推廣;「五證齊發,跑出項目落地新速度」成功入選市政務服務年度十佳案例。
黃山聯動創新區問海借力、借梯攀高,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深入接軌寧波、上海、粵港澳等地區,積極融入大黃山建設,率先引導企業發展多式聯運,12家企業依托海鐵聯運運輸貨物累計超700標箱。先後組織外貿企業參加「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行動,100餘家次企業累計獲超3億元意向訂單。規劃建設物流電商產業園,創建全市首家智能雲倉系統,打造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
香港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歙縣聚焦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產業,搶抓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機遇,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應用新賽道。2024年上半年,58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實現總產值17.4億元;實現外貿出口超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以上。
「龍頭」舞起來,產業才能活起來。有了黃山聯動創新區這塊金字招牌後,歙縣的招商底氣更足、招商項目更豐富,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產業發展迸發新氣象。今年以來,新簽盛龍裝飾、鑫聯精工等重大項目9個,協議投資22.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個。譽嬌誠科技、潁創科技、艾克瑞德等一批智能製造、新型儲能企業競相落地,傳統產業與新經濟新業態齊頭並進,產業體系優勢逐步成形。
今年以來,歙縣系統謀劃實施與大黃山建設功能相匹配的三大百億級項目集群,加速構建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着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爭當大黃山建設排頭兵。
古城舉杯,合者不窮。誠如歙縣縣委書記汪凱所言,歙縣將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創新能力和競爭活力,引領文旅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讓這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吳敏 顧雪菲)
頂圖:ahbw01001bt-1:歙縣俯瞰 樊成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