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部在周末期間記者會再落實一系列經濟穩定政策以及確定政府正研究進一步提振經濟的方法,對經濟中長線表現及預期產生一定的支撐作用。在資本市場領域,配合人行近周落實創設的首期額度5000億人民幣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亦應有中線的利好作用,效果尤其明顯。
當然,因相關便利主要給予非銀金融機構增加購買股票的商業銀行債務槓桿,或會導致非銀金融機構市場風險擴大,在使用執行上估計將是漸進式。便利的核心為非銀金融機構將其自身所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作為質押,換入人行持有的國債、央票,並可將後者再次向商業銀行出質,換取貸款資金,並定向投向股票市場。
始終,相關資產互換非由人行購買,故不涉及基礎貨幣投放。不過,因相關對應的資產市值波動風險將由原持有機構承擔,而且增加了債務槓桿,故此,在未來非銀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相當重要。
目前,內地經濟正進行結構優化、而主動去槓桿亦進入核心階段、高質量發展動能目前已屬關鍵發展時刻。故此,非銀金融機構須以自身專業判斷,循序漸進地穩妥進行相關操作。
高質量發展動能成關鍵
在房地產領域,人行早前落實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政策,同時對房貸利率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靈活的調整。此外,重定價周期亦可縮短,目的在於避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系統性風險相互疊加。相關政策具備彈性,與直接下調LPR比較,更能提升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的靈活度,在風控上,更能避免存量房貸合同違約率大幅提升,從而緩解觸發商業銀行資本金和風險管理上的系統性風險。
從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中央核心方向為同步實現穩增長和優結構,當中核心增量政策,估計將涉及中央廣義財政。在方向上,財政部在周末的記者會亦進行了一定的論述,中央財政經常性和投資性融資方面將進行擴張,加速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將為關鍵所在。
此外,中央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的擴張亦屬未來的焦點,與此同時,基建投資增長速度與消費驅動型增長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亦需考慮,不能否認,長期兼可持續的消費性經濟更符合核心國策及國家經濟發展利益所在。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