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黃,秋收忙。連日來,皖南黟縣6萬畝水稻迎來豐收季,片片金黃的稻田如同金色的地毯在大地上緩緩延伸向遠處,與錯落的村舍、青山、河流、飛鳥等構成了一幅金秋好「豐」景。
日前,在碧陽鎮柏山村,當地農機隊的數臺收割機正在稻田裡來回穿梭,大片的水稻被卷進機器,為秋收按下「快進鍵」。
焦金友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今年栽種了300多畝的水稻,經過當地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選取了抗性強、易栽培的華中優9326稻種,同時今年5月中旬油菜採收完畢後,用其秸稈直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有了優良種子和土壤肥力的雙重保障,焦金友今年每畝水稻產量達到了600多公斤。
「我們家今年比去年畝產增長70多公斤,每畝比去年多收入200多塊,今年收入可以達40多萬。」焦金友說。
近年來,黟縣貫徹「提單產、促品質、增效益」工作思路,利用油菜水稻輪作、油菜秸稈一次性還田技術、種植一體化管理等方式,融合綠色高效模式與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着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水平。
該縣利用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大力推廣有機生態水稻種植模式,推動村民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並成立8個技術服務指導組,推行包保聯繫服務制度,組織農技人員下沉一線,開展精準指導,做到每個田塊有人盯、每個技術攻關有人管、每項技術有人推。
「我們水稻種植面積近六萬畝,通過良種選擇、特殊配方施肥、綠色防控以及災後恢復生產等措施,畝產均在500公斤,畝產效益1350元,畝增效50元以上,預計糧食總產超過三萬噸。」黟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糧油站站長夏中軍說道。
據介紹,黟縣生產大米在本地、上海、合肥、杭州等地熱銷,今年年銷售額預計達到近億元。(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張雨 何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