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廣州第一盾」海珠灣隧道項目盾構隧道段已於今年7月實現雙線貫通,目前建設重點轉向南洲橋樑段拆復建施工。
近日,記者走訪施工現場看到,有的工人在調試泥漿,有的在綁紮承台鋼筋,還有工人在開展排水管保護工作,一旁的旋挖機、全迴轉鑽機等機械設備馬力全開,施工現場繁忙而有序。記者獲悉,南洲橋樑段拆復建施工已進入復建階段,工期預計8個月。截至目前,海珠灣隧道項目已完成整體形象產值83.5%,全線計劃於2025年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後將搭建起一條廣州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預計從內環路東曉南高架橋出發15分鐘可達廣州南站。
臨時指揮部「搬」進施工現場,按天排期確保工程進度
據悉,為實現海珠灣隧道項目與既有東曉南放射線相銜接,項目自今年8月中旬開展南洲橋樑段拆復建施工,對南洲路以北約415米範圍內東曉南高架橋樑進行拆除,調整線位後新建雙向四車道橋樑向南跨越南洲路,在南環高速北側接入地面,之後與海珠灣隧道相連。
在城市建成區,尤其是人口密集、車流量大的老城區,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影響開展工程,項目方頗費一番腦筋。
距施工現場約10米的距離處有2個集裝箱,一個被設為臨時指揮部,旁邊是群眾接待室。記者在臨時指揮部看到,角落裏懸掛着一個大屏幕,實時顯示4個攝像頭拍攝到的現場情況,包括路面交通狀況、工程建設進度、現場人員動態……「建設過這麼多項目,將指揮部設在施工現場還是第一次。」廣州交投集團海珠灣隧道項目負責人王海君告訴記者。在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臨時指揮部中,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多方「坐鎮」,24小時輪班值守,以駐點辦公的方式,在現場發現問題便立即解決問題。
在臨時指揮部的牆上,貼着一張工程進度圖,已完成的部分用紅色彩筆進行標註。「我們按天排期計算建設工期,每一天要完成哪些工作,進度如何都要記錄。不僅有值班日記,還有每日『戰報』,可以全面掌握工程最新進展,保障工期。」王海君一邊說着,一邊向記者展示最近的一份「戰報」。其中,不僅有主要節點的完成情況、當日進度、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還有次日計劃、交通情況分析和群眾反饋。
此外,項目方還首次與地圖軟件合作,在手機地圖中可以查看到例如交通疏導員的位置、施工標牌的安裝情況等。「通過技術手段加強人員管理可以保證人員到位,做到即時調配。」王海君說。
「瓷器店裏耍大刀」,設接待室解決居民困擾
雖然海珠灣隧道工程全長僅4.35公里,但建設難度卻不低。王海君形容就像在「瓷器店裏耍大刀」,受到多種因素限制。如在城市建成區搭橋建隧,要保障車行道空間,施工區域就要壓縮,需要多次變更交通導向留出施工區域,這就對施工效率帶來較大影響。
記者了解到,施工區域周圍分布有六個住宅小區,人口密集。「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要順利完成各項節點任務目標,也要最大限度減輕施工對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王海君向記者介紹隔壁臨時接待室的作用。「這也是首次嘗試,附近居民有任何意見和訴求,都可以到我們的接待室,我們可以馬上作出解釋、迅速進行整改,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王海君說,結合居民反映情況,項目方多次調整優化施工安排,截至目前,施工方與周圍居民互動良好。
「工作量是多了,但群眾反映少了,這工作就是有效的。」王海君告訴記者,他們也在不斷嘗試與創新,努力探索在城市建成區快速拆建橋的高效做法,為後續項目建設提供參考借鑑。
不僅在施工現場「下功夫」,為了降低對交通路網的影響,項目方專門在新滘西立交北轉東方向和新滘西路轉廣州大道分別增擴一條車道,可實現車輛從外部快速疏散,繞開施工區域,能夠一定程度緩解施工帶來的擁堵。(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夢謙)
圖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