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回暖,內地公司紛紛赴港上市,其中不乏A股公司。根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7家A股公司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計劃或已提交申請,行業包括新能源、醫藥、半導體等。業內認為,通過「A+H」雙重上市模式,企業不僅可以拓展融資渠道,還有助於品牌全球化戰略的推進。
數據顯示,去年港股IPO募資總規模超過875億港元,位居全球第四,同比大幅增長89%。去年前10大IPO企業幾乎都是內地企業,其中不乏順豐控股、美的集團等A股行業龍頭公司。
今年擬赴港上市的公司同樣不乏行業龍頭,如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醫藥龍頭恆瑞醫藥、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消費電子龍頭藍思科技、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等。
3月12日晚間,藍思科技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經充分研究論證,公司擬發行H股,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日前,寧德時代、中偉股份、先導智能等多家鋰電A股公司紛紛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引發市場關注。業內認為,在鋰電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赴港上市步伐逐漸加快,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與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考量。
境外融資、推動海外業務是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寧德時代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高綜合競爭力。
多位投行人士認為,對於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研發、擴大生產或進行海外擴張的A股公司來說,赴港上市是一個理想的融資途徑。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港股上市進程一般分為遞表、備案、聆訊、路演、招股、掛牌上市等階段。遞表至通過聆訊是花費時間最長的階段,期間可能需要接受港交所的問詢、補充資料等,同時也需要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由於遞表有效期6個月,部分公司要經歷2到3次遞表。當然,A股公司赴港上市比一般的企業要快得多。」
據瑞銀證券預計,2025年將有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涵蓋各行各業。
安永報告指出,隨着「A+H」上市門檻的降低及更短的上市時間表,預計將有一批優質A股上市公司推動「A+H」雙重上市潮,幫助中國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加強全球競爭力。同時,兩地上市也有助於企業連接全球投資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活躍度。(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