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記者從上海高院獲悉,近五年,上海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商事案件共3418件,年均增長超10%,特別是在2024年金融案件收案數量出現下降的情況下,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商事案件數量仍然增長了近30%,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審判在金融商事審判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據悉,2024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150035件,審結149536件,收結案數較去年分別下降31.66%和31.78%。
在案件類型方面,2024年上海法院一審金融糾紛收案數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類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69191件,佔比46.12%;信用卡糾紛34521件,佔比23.01%;融資租賃合同糾紛15005件,佔比10.00%;小額借款合同糾紛5307件,佔比3.54%;保證保險合同糾紛4623件,佔比3.08%。
值得注意的是,小額借款合同糾紛2024年收案數量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了170.77%,該類案件平均標的金額不高,為9.22萬元,呈現出明顯的「小額多家」特徵,且案件當事人多為小微企業,反映出隨着普惠金融的蓬勃發展,雖然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與之相關的糾紛案件也隨之增長。
上海法院持續履行審判延伸職能,以發送司法建議的形式參與社會治理與行業治理,去年全年向金融監管部門、金融基礎設施及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發送司法建議70份,反饋率為100%,相比去年大幅提高了15.62個百分點。
多年來,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審金融商事案件數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其中超過70%的案件為信用卡糾紛及標的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糾紛等簡單、小額案件。
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審判條線多措並舉推動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使上述三類案件收案數量總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53.68%、43.06%、44.61%。
上海法院積極以數字改革推進金融審判方式改革,大力推進各類應用場景建設,提升金融審判質效。針對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等收案量大、類案共同要素顯著的糾紛案件,開發要素式審判輔助模型。
同時,通過「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提示預警」等應用場景,對司法數據的比對和碰撞,持續發現和推送隱藏在案件中的問題線索。建設「金融風險防範司法數據推送系列場景」,與金融監管部門建立相關案件通報和數據推送機制,主動打破司法與監管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幫助金融監管部門提前進行風險排查,協同做好風險防控預案。(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