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召開第一屆「回歸經濟」大會,120餘名南陵籍在外人才齊聚家鄉,共敘鄉情、共商發展、共謀未來。這場以「情牽南陵 雁歸春谷」為主題的大會,是南陵首次以「回歸經濟」為主題舉辦的高規格人才盛會,更是南陵凝聚鄉情、共謀發展的一次重要實踐。
會上,中共南陵縣委書記李新宇明確提出,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正確把握人才事業發展方向,堅定不移發展「回歸經濟」,深入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劃」和「雁南歸」人才回引工程,繼續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築牢人才支撐。
南陵之所以堅定不移發展「回歸經濟」,是基於鄉情的感召、發展的需求以及對未來的遠見。
鄉情紐帶與發展引擎的完美契合
南陵,這片承載着無數遊子鄉愁的土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地域魅力。十幾萬在外的南陵人,就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雖身處各地,卻始終心繫家鄉。南陵舉辦第一屆「回歸經濟」大會,便是以鄉情為紐帶,將這些遊子與家鄉緊緊相連。
從大會亮點來看,簽約16個回歸項目,總投資達23億元,均為總部型、引領型、科技型項目。這不僅為南陵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更標誌着南陵在產業升級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回歸經濟」項目簽約儀式。
活動現場,還成立「南陵鄉賢慈善基金」,聘任「歸雁興業大使」,並發布《南陵「回歸經濟」倡議書》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激發了在外南陵人的家鄉情懷和責任感,讓他們願意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南陵縣緊扣「雙招雙引」戰略,以「回歸經濟」為紐帶,搭建起遊子與家鄉的連心橋。通過政策引導、情感聯絡、平台搭建,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就業,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南陵縣引育領軍人才11人,高端人才131人,新招引大學生7022人 。這充分證明了「回歸經濟」在推動人才集聚方面的顯著作用,而人才正是推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
鄉村振興與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南陵作為農業大縣,有着廣闊的農村土地和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回歸經濟」,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流向農村,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例如,一些回歸項目可以與南陵的特色農產品相結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可以帶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此外,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南陵發展「回歸經濟」,能夠吸引在外的南陵籍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回歸。
在本次「回歸經濟」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葉國安,四川大學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徐澤水等高端人才圍繞前沿視角和科技賦能為家鄉發展提出真知灼見。
他們的智慧和力量,能夠為南陵的科技創新提供強大智力支持,有助於推動南陵在科技領域實現突破,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
持續探索新思路與新舉措
未來,南陵如何推動「回歸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在回歸經濟賽道上加速奔跑?為此,南陵還需要繼續探索新思路、新舉措。
首先,建議南陵縣進一步完善「回歸經濟」政策體系,加大對回歸項目的扶持力度。例如,在土地、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政策,降低回歸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他們的投資積極性。同時,要建立健全政策落實機制,確保各項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根,讓回歸企業和人才享受到政策紅利。
其次,建議南陵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建立專門的服務團隊,為回歸項目提供從簽約到落地、從建設到運營的全過程服務。及時解決回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和支持。
此外,建議南陵縣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與在外南陵人的溝通聯絡,定期舉辦返鄉考察、項目對接等活動,增進他們對家鄉發展的了解和信心。(記者 柏永)
頂圖:5月11日,南陵縣第一屆「回歸經濟」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