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即將舉辦。作為深耕非洲市場的中資企業,美蘭集團以「產工貿一體化」戰略為依託,積極融入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近日,美蘭集團董事長朱陳分享集團在中非經貿合作中的實踐成果與未來規劃。
在創新模式上,美蘭集團打造了「海外初加工+海外倉+國內精加工+全球貿易」的雙向賦能模式,針對非洲加工能力薄弱和中國供應鏈不穩定的痛點,構建全鏈條發展格局;同時,秉持「從田間到餐桌」理念,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生態循環體系,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美蘭集團在非洲的項目成果顯著。在科特迪瓦,其投資建設的天然橡膠加工廠部分已投產運營,全部落成後年產能將達48萬噸,占當地產量近30%,其中橡膠二廠是全球單體產能最大且擁有完善認證體系的加工廠。在坦桑尼亞,葵籽油加工項目預計2025年7月投產,採用全自動化設備,將成為非洲油類加工行業的技術典範;海外倉項目建成後倉儲量可達35萬噸,將打造東非集散分撥中心。
「這些項目不僅推動了當地產業升級,如科特迪瓦橡膠年產能大幅提升,還支撐了國內產業供應鏈,保障了國內輪胎產業原料供應。此外,美蘭集團的非洲項目創造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援建公益項目,注重可持續綠色發展,實現污水處理循環利用。」朱陳說。
朱陳介紹,未來,美蘭集團將圍繞非洲農產品產業鏈,打造「農產品種植加工+金融服務+物流運輸」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在產業項目布局上,計劃在科特迪瓦建設可可和腰果加工廠,在利比里亞開展橡膠全產業鏈項目,在坦桑尼亞推進一體化項目;在海外倉網絡升級方面,加快坦桑尼亞海外倉建設,並在科特迪瓦布局新節點,強化中非貿易服務能力。(記者 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