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電力供應不宜靠內地

2014-04-08
来源:香港商报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107動力召集人、恒生管理學院通識兼任講師何民杰

  政府就香港未來10年發電燃料組合重新諮詢公眾,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向內地南方電網買電,占全港三成電力;加上一直由大亞灣核電廠提供的兩成電量,即本港一半電力來自內地。另一個方案,是大幅提高本港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現時的兩成增至六成。兩個方案都令發電成本大升,預料屆時要加電費至少一倍。

  向內地買電恐令電力不穩

  內地發展迅速,城市化令用電不斷增加,是否有足夠的多餘電力供應本港存疑。即使電力充足,但「網對網」亦有潜在風險,一旦內地電網電壓有問題,甚至出現故障,將產生骨牌效應,令電力不穩,甚至隨時拖垮本港電網,引發大停電。

  從內地引入電力,除有可能對香港長遠供電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影響,對原本的自由經濟體系市場亦勢必造成極大冲擊。當全港有一半電力須倚靠內地供應時,市民的電費將無法預測,因為供電一方可以隨時調整售價,而特區政府毫無議價能力。

  其實,東江水交易已是一大教訓,政府實在不應提出港人用電進一步依靠內地。

  目前,香港向內地買東江水,自2006年協議實施「統包制」,每年供港的東江水量上限及水價固定,每天供水量可按存水量調整,除了2011年接近上限外,本港一直用不到東江水供水量上限,但仍然要付足錢,用剩的水量又不可以轉賣。

  本港向內地購買的東江水占本港供水量約70%,過去4年,東江水價格增長達26.5%,使本港水費開始有加價壓力,特區政府沒有與內地談判控制成本,但就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亦明言會檢討水費,即是將問題轉移到納稅人身上。

  宜向全球采購天然氣

  現時本港電力公司以燃煤、核能及天然氣的發電燃料組合,在供電安全、環保及價格各方面均理想,且一直紀錄良好。特區政府與其向內地買電,不如容許電力公司向全球采購天然氣,盡力壓低成本。

  自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嘯后,世界各地均致力擴大低碳天然氣的使用,在北美,已經開始全面生產頁岩氣,推動燃氣價格大幅下降。天然氣清潔、環保及低排放,電力公司如增加使用天然氣發電比例,在安全性、供應穩定性,以及環境影響等多個方面,均有好處。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