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莫對擴大輸入外勞存幻想

2014-04-09
来源:香港商報

  工聯會理事長、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 吳秋北

  近日有個別工會團體向傳媒發放偏頗消息,指由五大集團工會代表參與的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放生」輸入外勞,令「加快建造業界在『補充勞工計劃』的申請程序」得以在勞顧會過關;事件引起了傳媒和個別人士的關注。個別政客更故意捕風捉影,伺機編造故事在公眾面前爭取表現。謠言詆譭,做秀抽水,故意陷勞顧會勞方委員於不義。事到如今,實在需要陳明事實,使廣大勞工基層朋友得以明辨真相。

  「加快」不等於「放寬」

  上述所謂「加快」程序,是由發展局聯同路政署、港鐵、建造業議會等機構提交勞顧會審議,有關方面的理由,不外乎本地勞工短缺、加快工序需要等。然而,根據統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第四季建造業失業人數為13500人,失業率為4.1%;就業不足人數為24300人,比率為7.4%,兩個數字均高於整體水平。同期職位空缺數目方面,只有1345人。比較之下,單是失業人數,已比職位空缺多10.4倍。如果計算已註冊而現時未有在行內就業的人數,更遠遠不只此數。由此可見,行內并無勞工短缺的問題。

  有言論認為,勞顧會通過所謂「加快」程序,等同自廢武功,放任輸入外勞。這類故意曲解、混淆視聽的言論,令人失望。勞顧會勞方委員對有關問題的真正原則只有更加嚴謹把關,如發現當中有絲毫不合程序或故意瞞混過關,所謂「加快審核」,馬上會變成「加快拒絕」。因此,「加快」不等於「放寬」,「加快」實際等於「收緊」,以便盡快中止有意輸入外勞的資方不切實際的幻想,并盡快面對現實,改為透過加快調高薪酬待遇等方法,來招聘本地工友,對工友有利無害。至於有個別人士及傳媒用上「加快審批外勞」的字眼,實則在勞顧會審視上述機制的過程中,從無出現過這個字眼;而「加快審核從而擴大外勞輸入」,一直以來都只是資方、政府有關當局一廂情願的想法。

  最離譜的謠言是,所謂由「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去審核申請,更是絕無其事。這個小組只是建造業議會屬下的一個臨時小組,里面雖然有相關商會、港鐵、發展局、房委會及工會(包括職工盟屬會建築地盤職工總會)代表,但全無法定權力。而稍懂公共行政架構的人都知道,建造業議會只是法定的業界統籌機構,根本沒有被賦予審批外勞的權力,更何况要采取凌駕性措施去架空或取替勞顧會權力?由始至終,該小組只有推薦外勞申請個案的功能,勞顧會勞方委員所同意的,就只有「縮短勞工處就申請所需的行政時間」這一點。勞顧會勞方委員已多番強調,勞顧會是審批「補充外勞計劃」的唯一法定組織,任何方面無需要、亦無可能取代勞顧會的權力;同時,我們要強調的是,勞顧會系無需、亦無責任逐一考慮該小組的推薦。正如資方委員劉展灝早前接受傳媒采訪時所說,今次通過的建議,雖縮短了前期審核時間,但對放寬輸入外勞的情况,根本未有太大突破,一語道破所謂爭議實無其事。

  查看拒絕比率最實際

  標準工時立法諮詢進行之際,資方就不斷以與事實不符的勞工短缺等理由,意圖來個推倒標準工時立法、擴大輸入外勞藉以縮減營運成本的一石二鳥,這已是明顯不過的事。勞顧會勞方委員早對這個問題有所警惕,故一直在「補充勞工計劃」上嚴格把關。根據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在「補充勞工計劃」下申請和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顯示,整體申請的拒絕比率,分別是49.6%、62.3%、67.2%,近兩年申請被拒比率都接近七成;其中,建造業方面,拒絕比率更分別達97.4%、94.7%、90%。事實證明,勞顧會勞方委員在這方面的確作了有力的把關!

  個別工會團體對勞顧會勞方委員連番作出無理和斷章取義的攻擊,無助解決「立標時、抗外勞」問題。更何况,勞工議題已成為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火藥庫,各界需要高度的智慧去處理不同的權益問題,而非隨時手持火把,意圖玩火。在此,謹希望勞工基層朋友明辨真相,認清勞方委員的良苦用心;與此同時,商界及各有關政策局,亦無謂在外勞問題上,對勞方委員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