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規劃長遠財政 須重民生需要

2014-04-09
来源:香港商報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李慧攌

  為了研究如何在公共財政上,為人口老化以及長遠財政承擔作出更周全規劃,政府去年成立了「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并於上月初公布其報告。報告指出,政府開支的增長已持續高於收入增長,倘若一直以過去增加開支的速度增加開支,最快七年后便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報告提出七項建議,包括嚴格控制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的20%水平,以及撥備現時約2200億元土地基金與每年部分財政盈餘轉化為「未來基金」,以供未來不時之需。

  確保開支用得其所

  整體而言,民建聯十分認同未來香港須面對人口老化、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公共開支持續增加等方面的挑戰,工作小組所做的,能令我們更好地為未來做好財政規劃,從而滿足未來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持續需要。不過,由於該報告只集中在財政規劃的推算,當中未就如何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任何探討,容易令市民感到政府只是想通過壓縮開支等簡單的做法,以應對日后的人口老化問題;同時,人們亦憂慮政府會因此而犧牲急待解決的民生問題。

  我們強調,政府財政應確保所有開支用得其所:一方面要在經濟上把「餅」造大,另一方面則要優先投放資源,以改善迫切的民生問題。

  首先,在促進經濟方面,我們必須要透過各方面措施,抓緊內地深化改革為香港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一是必須解決因為土地不足造成制約本港發展的問題,因此,持續增加土地供應包括發展地下城,發展新市鎮等工作不能停。當然,新土地的開發必須配備基礎建設,例如興建北環線等項目。同時,必須審慎計算項目的成本效益以及發展的先后次序,同時力求避免像過去那樣,因項目一再拖延而造成浪費顧問費、大幅扯高興建成本的情况。

  二是處理因為人口老化,2018年后人力供應會下降的問題。因此,政府必須大力投放資源,投資教育,并吸納人才。

  三是善用儲備,更主動地促進、支持各主要產業的發展。香港擁有充足的財政儲備,政府應投入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面對政制民主化發展,未來社會訴求只會越來越多,政府開支沒可能會減少。因此,設法開源非常重要。特區政府應跟進「經濟發展委員會」的產業扶助支援政策建議;同時,參考其他新經濟體,透過文化創意或高科技產業帶動經濟的經驗,增加香港經濟及就業人口的發展機會。

  民建聯強調,尽管特區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近兩年做了不少功夫,但是包括醫療、公共房屋以至退休保障等方面,仍然有許多不足,政府投放的資源仍然有待進一步增加。倘若政府對公共開支自設太多規限,我們擔心,這有可能會令政府未來動用資源的彈性減少,不利於改善民生,滿足社會的需要。任何時候,政府均應在經濟發展與民生持續改善之間取得平衡。若政府用於民生的資源是穩妥、有效益的話,長遠而言,都是能有效促進發展的社會投資。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