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工會去哪兒了?

2014-04-21
来源:香港商報 明漢

  香港上市公司裕元集團在東莞的鞋廠近日爆發罷工潮。是次罷工延宕數日,更在17日進入高潮,報道稱,參與罷工者多達6萬之眾。但這只是近年來內地罷工「冰山」中的一角,廣東官方此前有數據指,該省2010年粵發生工人群體性停工或上訪事件97起。亦有香港的勞工組織統計,中國上個月發生了119起這樣的事件。對於不能停滯的中國經濟而言,罷工潮的出現,是頗為讓人擔心的事。既要招商引資拉動經濟增長,又要滿足工人的福利要求,中國的地方政府面對兩難。憂心顧此失彼之際,本應平衡勞資利益的工會組織,卻令人費解的不知去哪兒了?

  形勢迫人

  在單一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內地尚有「撫慰」、「調和」功能的工會組織,以潤滑「人民內部矛盾」。但在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工會組織反倒且行且隱匿。

  尽管最高權力機關對出台50多年的《工會法》一修再修,各級工會領袖亦享受令人豔羨的政治待遇,但在目前頻發的「复雜多變」的勞資糾紛中卻鮮有作為。何故?工會組織的自我迷失與思想僵化或是癥結所在。自1949年以來,工會組織一直存在於中國。早在1950年,中國就頒布實施了《工會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頌布實施的三部法律之一,可見對於工會組織的重視。但與領導人意願相悖的是,隨著時光的流轉,本該為普通勞動民眾代言的工會組織,離百姓卻慚行慚遠。對於多數九零后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工會或許已經是個既陌生又模糊的概念。

  相較於他們的上一輩,這些涌入城市的新生代產業工人更有追求平等的願望,加之生活成本的不斷提升,他們對於薪資的要求與尋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主之間,形成天然的矛盾。該是平衡和調整勞資雙方利益的工會登場的時候了,令人遺憾,內地的工會組織似乎并沒有準備好。

  無為難治

  在機關事業單位,或是國有企業里,工會組織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他們的功能更多的體現在組織職工旅游觀光、操辦文體活動,抑或是在職工生老病死時送去「溫暖」。即使是在一些產權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的國有股份公司里,工會干部們仍然置身於尖銳的矛盾之外。與之匹配的各級地方工會,官式的「民主推薦」流程,工會干部無异於領導任命,工會領導與勞工威望無關,與組織才能無關,徒剩一頂烏紗和官階背后的豐沃待遇。

  離勞工們太過遙遠,幾乎每座城市的所有工人都難以回答出他們城市的工會領袖是誰。或許,對於這些工會大佬來說,他們也是一肚子苦水:他們的組織雖然具有社會團體的法人資格,但《工會法》讓他們必須被領導、受制約,而他們卻沒有法律武器制約那些不設基層工會的違法企業。

  顯然,他們在難以自拔的困擾中選擇了遁形。但「無為」并不能掩蓋和消滅勞資利益之間愈來愈難以調和的矛盾。於是工潮洶涌,於是投資驟減,於是政府不得不出面背書,卻又兩面受氣。

  不得不說,作為緩冲墊和引導闊,內地的工會工作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北京方面已多次釋出執政黨親民的群眾路線,內地的工會組織還在等待什麼?只要心懷勞工疾苦,只要堅守憲法賦予的權力,從中國宏觀經濟的大處著眼,秉持非官為民的立場敏行敢言,相信能得到官民及企業主的歡迎。因為中國社會太需要這樣勇於擔當的社會團體了。

  眼下的工會,不為勞工謀利益,不為矛盾找藥方,已淪為規劃吃喝玩樂的娛樂部門。當糾紛發生,勞工翹首期盼的時候,工會自然成為忍者神龜。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