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数据”乌龙为何频频上演

2014-06-23
来源:解放日报

   去年中国“930万”人移民海外,看上去很惊人的数字,却被揭穿纯属误读。有学术机构针对媒体的相关报道指出,上述930万人实际上是截止到2013年的 “存”量,而非2013年的“增”量。一字之差,造成的误解与误判却是一地鸡毛。如此“数据”乌龙,近年来反复在一些网络媒体出现,例如2010年曾经火过的一条消息——“我国近30年外逃官员4000人,人均卷走1亿”,有学者对此作了分析,发现这只是对旧闻的不完全统计。虽然不是捏造假新闻,也不是夸大其词,但是统计不全面,就容易误导公众。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管理与运行方式越来越依赖数据,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历史学者黄仁宇的话来说,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精细化的数字管理。现代中国离不开数字,从GDP排名到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各种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数字已经深入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国家方针政策、人们工作生活的晴雨表。正因为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所以媒体对于数字的追逐也是以人们关注度为导向的。一些数字因为其指向的社会问题,而拥有了极高的新闻价值。海外移民、贪官外逃……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由于这些数据本身具有一定神秘感,没有在权威渠道大范围公开过,所以媒体的一拥而上其实也反映了公众的强烈期待——期待权威部门能够在这些领域公开相关信息。换句话说,还是有这样一些领域,人们得到“数字”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从精准预测、精确判断的角度来说,数字化或者基于数字的管理,是工业化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与要求,特别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大数据”的应用正在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管理的全面渗透。一些原本无法量化、标准化的社会构件和行为也逐渐被技术进步所攻克,人类驯服偶然性及征服丰富性的前景诱人。

  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度,所对应的“大数据”或者“数字”也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就以海外移民人数为例,无论是前十几年的930万人,还是一年20万人左右的规模,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都非常可观,但是放在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以占总人口比例为比较依据,中国的海外移民就远远不如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的移民状况,还需要把这些数字放到其流动的地区人口中、财富与受教育程度的人群比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中去做分析。总之,对中国来说,一个孤立的数字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只有把数字汇聚成流、纵横方圆,全面把握数字所代表的趋势,才能把问题讲清楚,从而作出科学把握。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对“数据”或者“数字”的挖掘、组织、统计、测量等条目化、整齐化、标准化的能力还相当薄弱,离真正的“数字管理”仍有相当距离。甚至连从国家层面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也还不能完全做到全面覆盖、如实采样、高度精确。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叫“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是不是也多少说明了在数字问题上的异化?近年来出现所谓的“数字崇拜”,实际上扭曲了数字化管理的效果。因此,在追求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还是要避免漠视社会的多样性,遵循让数字呈现事实、优化社会管理的原则。(彭原)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