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中國應向韓國學什麼

2014-07-07
来源:香港商报 明汉

   韓國人不僅是中國人口里的「棒子」,還是「漢江奇跡」的創造者。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后首訪單一個國家,即選擇了韓國,除了東北亞局勢日趨复雜的政治因素外,中韓經濟合作也是重要議題之一,可見韓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

  一個生存於強國與大國之間,資源貧瘠,國家分裂,并且與中國一樣有著深重苦難近代史的國家,歷經1997年、2008年兩次金融風暴,韓國依然堅挺地成為二戰后唯一一個成功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千萬級人口的國家。所有這些,對於力爭「和平崛起」的中國來說,的確有太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韓國創富能力驚人

  提到韓國,大多數中國人總有些輕慢,與日本相比,它不是傳統強國,亦沒有侵略和殖民他國的強捍歷史。相反,他們曾與交趾一樣,是中國的藩屬國。一句「韓國棒子」道出了多少大國國民對近鄰小國的輕蔑之情。正如語焉不詳的「棒子」一詞一樣,中國人對於韓國近幾十年取得的成績,總是概念模糊。事實上,這片飽受殖民和戰爭創傷的貧瘠土地,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才開始步入經濟恢復期。但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足1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有5000萬的韓國,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卻創造出一個「小國」崛起的世界奇跡。

  在東有經濟強國日本,西有中國、俄羅斯這樣超級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他們沒有通過殖民掠奪的資本,他們甚至沒有一所百年大學,他們的小國心態和不自信的表現隨處可見。但瑕不掩瑜,韓國卻成為世界經濟排名15,造船業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半導體產業世界第二,并擁有三星、現代、SK、LG和KT等一批全球著名創新型企業的新型發達國家。他們的國民甚至還擔任著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等國際重要組織的領袖。韓國還是全球少有的幾個舉辦過足球世界盃、奧運會、F1賽車世錦賽等體育賽事大滿貫的國家。

  如果細心地檢視,還會發現,韓國雖然沒有如美國一般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卻能和美國一樣,是成功的文化產品輸出國,通過影視作品和流行音樂,將韓國的服飾、美食、旅游,直至汽車、電子產品輸出到他國。甚至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韓式包裝后再高價的賣到中國市場,形成「韓流」。這樣的創富能力,難道還不值得圖強的中國人好好學習?

  經濟發展不進則退

  誠然,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尽管中國是位居全球第二的經濟體,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正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的「瓶頸」。一直以來,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的高速經濟增長模式,在人口紅利與土地資源瀕臨「枯竭」的形勢下,中國是否能找到成功轉型的突破口,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不得不說,香港的經濟模式對中國內地此前三十年的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啟發作用。土地流轉為內地的政府財政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城市發展因此日新月异。但與香港目前所處的困境一樣,如何轉型到現代創新型經濟增長模式,的確是項异常艱巨的任務。在這方面,韓國經驗值得借鑒。

  從鋼鐵、造船到汽車生產,再從半導體、電子產業到文化創意衍生出來的食品、旅游、服飾產業,韓國不僅實現產業結構布局的轉型,并成功跨越「中產階級陷阱」,在2013年實現人均GDP2.5萬美元的目標。正當上世紀八十年代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糾結於「占中」,經濟只比23年前增長6倍之時,韓國已經實現16倍的增長,并且在經濟結構布局上實現全面超越。

  中國仍要虛心學習探究奇跡的背后,是韓國國家戰略的效力彰顯,1963年,朴正熙(朴槿惠的父親)將發展經濟列為頭等大事,并展開「群眾路線」,提出「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使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一成的人工創造出美國工人2.5倍的生產效率。

  此外,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扶持企業和科研機構,致力於國家高新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網絡通訊、機器人、生物工程、核能利用等方面實現高效率的投入。更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他們在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與中國有口號未落實不同,韓國投入教育的比例一直位居發展中國家的最前列。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由國家部門統一管理。

  穩定的社會環境,堅持不懈的教育投入,政府對於科技及民營企業的扶持,以及國民團結意識的培養,加上擅於向先進文化先進國家學習借鑒的開放心態,讓韓國走向「國民幸福時代」。

  韓國模式當然不可能照搬,但對於擁有更大市場空間,更好更多高校的中國內地及香港來說,仍有非常積極的學習借鑒意義。正如習主席此次在首爾大學演講時所指,「中國將始終做一個虛心學習的國家。」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向各國人民學習,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