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給平潭一點時間

2014-08-11
来源:香港商报 平凡

   在平潭有這樣一首民謠:「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不過,中央2009年「對台先行先試特區」的一紙公文讓昔日的漁村搖身變成投資熱土。兩岸共同家園、免稅島乃至對台自貿區,兩岸掘金人士紛紛投奔平潭,尋找屬於他們的機會。

  不過,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正當平潭封關運行、優惠政策落地、免稅市場開市捷報頻傳時,平潭遇冷、台商撤離的報道無疑給過度樂觀的官員們潑了一盆冷水。

  雖然中央賦予了平潭免稅、保稅、退稅以及選擇性徵收關稅等優惠政策,但多數政策還停留在口號和文宣上。正如部分台商反映的,貨物被海關、質檢互相推諉結果導致損失。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還處在「特區外」,與中央簡化審核、加快審批、服務一條龍的要求格格不入。沒有完善的監管體系,一個部門推給另一個部門,優惠政策只不過是一行行的政策,無法發揮功效,平潭的「特」自然就顯現不出來,也失去了招攬投資的吸引力。

  而一個完善成熟的市場,除了需要好的政策、高效的服務團隊,還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當下的平潭更像是一個大工地,交通不便、客流稀疏、產業聚集薄弱,空蕩的台灣商品免稅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大談吸引30萬台灣人進駐計劃為時尚早。

  做得不足 重在解決

  此外,平潭地緣與台灣很近,語言也相同,但在制度、文明程度、社會氛圍等方面存在差异,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必定需要破除許多弊端。諸如摩的四處穿梭、行人頻闖紅燈、行車互不相讓等都在彰顯落后的軟件,官民地位、社區自主、公民參與則要求平潭思想須更加開放,多增加台灣元素才能讓兩岸更好的融合。

  不過,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富需要一個過程。即使是一天一個億的「平潭速度」也無法將理想瞬間變成現實。回想小平當年的改革開放大計,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到現代國際大都市也是經過30多年摸索和建設。而平潭還處在起步階段、只有雛形,在配套措施、管理規範等方面確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發現問題并非壞事,只要能及時解決弊端,在曲折中前進,達成螺旋式上升的效果,擁有眾多「先天優勢」的平潭所描繪的藍圖:摩天大樓、海底隧道、正在飛行的飛機、設有直升機平台的醫院……都不是夢,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