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以房養老」必然被打臉

2014-08-25
来源:香港商报 杜洁菡

   爭議中出台的「以房養老」政策果然被現實打了一記大耳光:7月1日,京、滬、穗、漢四城開始實施「以房養老」試點,但市民和保險公司均反應冷淡,至今未有一家險企推出相關產品。 此項政策被打臉的原因很簡單,它不符合本國國情。這個國情,非指中國老人那種「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傳統觀念,而是指有違目前的市場價值--以這幾個城市的房價,如果老人需要靠房子養老,他們直接將房產出租或賣掉,能得到的現金比先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再按月領取貸款的金額要高且有保障得多。另一點,房價高昂至斯,大部分移民一代得節衣縮食30年才能供完一套房,有多少人能瀟灑地以半生奮斗置換未知的安享晚年?

  政策須符合國情

  對險企來說,不利之處更明顯。被說得最多的,就是70年產權大限令險企擔心所得收益不足以支付成本的風險。同時,宏觀調控下的房價,起伏不定難以判斷。若以中國國情論,最可怕的一點是,險企無法應對潜在的紛爭,如老年人認為自己未得到「體面養老」而挾輿論大鬧;或者是其過世后房產處置所得與險企已支付的相關費用存在差價,虧了找誰賠?賺了要分多少給老人的子女才合適?樁樁件件皆是無法可依,搞不好還會像現在的醫鬧事件一樣有法也不依呢。

  所以說,政府別總拿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做榜樣,拍板之前煩請比照一下自家的政策環境和別人家是否一樣。以美國為例,為了避免房價波動對房主和貸款機構權益造成傷害,由聯邦住房管理局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提供擔保;假如房主生前獲得的資金超過其住房市值,聯邦住房管理局將把這個窟窿填滿;假如貸款機構破產,聯邦住房管理局將負責繼續對房主提供資金……美國經驗表明,政府「兜底」才能調動利益相關方的參與積極性。

  坊間一直就有人質疑政府推「以房養老」是想用老百姓的住房產權來彌補政府養老支出的不足;還有人擔心試點不暢或會推動政府出台遺產稅,好讓人們在「以房養老」和「留房給子女但交大筆稅金」之間「很容易作出選擇」。如此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和惡意滿滿的想象下,公眾怎麼可能會對「以房養老」充滿信心呢?政府想要不被打臉,最好自己先把臉「拾」起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