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A股火大沒濕柴

2014-09-09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9月1日發布的2014年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除產成品庫存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上升外,其他各項指數均呈回落。

  很明顯,這個消息對於股市來說是很大的利空,8月上旬此類數據公布時內地股市就曾經出現幅度明顯的下跌。但時過境遷,9月1日的內地股市在利空轟炸下竟然開高走高,幾乎無視利空的存在,并且劍指年內高點。上證綜指1日收盤報2235點,距離8月20日創下的年內新高2248點已經近在咫尺。這只能用一句中國老話來解讀——火大沒濕柴。

  經濟不好會有牛市嗎?

  在西方發達國家,股市一直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而在中國內地,成立25年的內地股市卻從來與晴雨表無緣。中國經濟好的時候,股市經常是一熊不起;而今,內地經濟滑坡了,可股市卻牛了起來。

  在過去的2014年三分之二時段,尽管經濟增幅維持在7.4%,但A股走勢可謂「峰回路轉」。上半年,滬深股指低位震蕩雙雙告負。向來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大幅落后於GDP增速。不過,這一切在下半年伊始驟然改變。得益於多重利好因素的拉動,滬深股指在7月下旬分別走出罕見「八連陽」,上證綜指於8月20日盤中攀上2248.94點的年內高點。按照收盤點位計算,今年前8個月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分別為4.78%和3.45%。其中,7、8月滬深兩市的漲幅分別達到8.24%和6.79%。

  不期而至的反彈,令不少人萌發「牛市來了」的憧憬。可面對最近兩個多月的行情,人們又感到疑惑,經濟好的時候尚且都沒有牛市,經濟不好的時候,會有可持續的牛市嗎?

  股市成熱錢獨木橋

  對於本輪行情,市場分析界給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說是改革催生的,有說是股市低估值吸引資金的,有說是股市周期起作用的。筆者認為,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可也不足以說明問題。內地不是一直在改革開放嗎?為何是現在有了行情?低估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何現在才有資金追捧?

  其實,股市漲跌,說穿了都是資金聚散的結果。過去若干年內地經濟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商機無限,吸引了資金的入駐。尤其是內地樓市,更是內地鼎鼎有名的吸金王。而今,經濟疲弱,地方債高企,樓市不振,消費乏力,各行各業投資降溫,賺錢難度加大,而投資風險升高。

  2014年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就顯示,生產、新訂單、采購量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降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其餘新出口訂單、進口、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以及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指數環比降幅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經濟不好了,生意難做了,錢不好賺了,房子不好炒了,可熱錢總要找出路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股市雖然風險比較高,但一則大盤還處在2000多點,二則許多股票估值比較低,三則股市退出比較容易,四則滬港通提振,綜合考量之后,熱錢才不得不流入股市。而且這個資金正以滾雪球的方式積聚。在資金充裕,后來者源源不斷的情况下,利好更是利好,利空已經不是利空,這就是火大沒濕柴的寫照。

  在IPO重啟、擴容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今年以來股票市場累計開戶數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至8月末全市場各類帳戶累計數量已超過2.26億戶,較上年底增長逾3%。在本土投資者投資意願回升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海外資本開始矚目A股。過去幾個月中,QFII和RQFII紛紛增倉藍籌股,海外資金持續流入香港市場,積極備戰開閘在即的「滬港通」。

  總之,內地股市已經成了內地熱錢和國際熱錢的獨木橋,只要經濟大環境沒有大的改善,還沒有更好的選擇,內地的乃至國際的熱錢還會源源不斷地流入股市。現在內地股市已經不把利空當利空了,慢慢地,內地股市就會不管估值高還是估值低,都會照炒不誤了。所以這是一波資金推動型的行情,別的還說不上。

  子木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