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啟在即,除了為全球投資者帶來空前機遇,亦把內地和香港股市連線,造就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場。為應付「後滬港通時代」的各路機構投資者及零售客戶,一眾大型券商及投行不但花費巨額在系統上,更積極吸納人手,特別是後勤支援部門的人才,業界人士預計,在「滬港通」前後,本地金融服務界勢將掀一輪增聘潮。香港商報記者 潘奕祺
自「滬港通」在4月宣布後,不斷有內地和海外的富豪來港開戶部署,就連投行業界也傳出有不少外資對沖基金準備來港布局,試圖在滬港通下「食大茶飯」。在Buy Side(零售和機構投資者)增加的同時,Sell Side(券商及投行)亦要增聘人手,為「後滬港通時代」作好準備。
吸納經紀拆佣高達60%
由於內地投資者來港開戶情況熱烈,中資券商為爭奪市佔率,出現「搶經紀」的情況,招商證券董事總經理王應坤表示,中資券商近期「搶經紀」搶得好勁,分拆佣金比例有些已高至60%。
事實上,客戶多了才衍生出對經紀的需求。「暑假期間,我們經紀人手嚴重不足,因為好多內地投資者來港開戶,特別是上海客戶,一些休眠帳戶最近更蘇醒,主要都是為滬港通部署相關投資機遇。」某大型中資券商的一位業務經理告訴記者。
對於增聘人手的情況,海通國際(665)執行董事許儀表示,自「滬港通」公布後,業界對於內地投資市場有認識的持牌人士相當渴求,而海通國際會積極吸納更多人才加入,又會通過內部培訓,增進銷售人員及中後台同事對於內地市場運作及監管法制的認識。
「未來幾年,香港市場上熟悉A股的銷售人員都會是券商爭搶的對象。」許儀表示,海通國際會在香港本地增加銷售方面的人手。雖然中資券商增聘前線業務人員,但並未有太大需要增聘研究員。許儀表示,海通在內地已有研究部,中港兩地的分析員已展開緊密合作,由於兩地的證券研究報告可以共享,故認為研究人員充裕。
富豪來港布局等買A股
另外,台資券商在港的子公司也想搭「滬港通」首批列車,除了基本的系統投入,近期亦擴增A股研究部門。因台資券商未如中資券商般有充足的A股研究團隊,所以一般都有增加研究員的需要,當中統一將擴增陸股研究部門,預計增加10名研究員,研究部門開始跨足A股,研究員從16名增至26名。
外資投行方面,則多了高資產淨值人士(HNWI)和機構投資者。某瑞資投行前線人員表示:「自滬港通4月公布以來,就不斷有海外客戶到公司開港股帳戶,較多的是日本投資者,亦有數十個機構投資者帳戶正等待滬港通開閘,但因為我們是瑞資背景,做富豪的生意還是比較重視。」據了解,不少歐洲富豪看好A股市場,故提早來港布局。至於美資投行方面,由於主要客戶是長倉基金和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增聘的前線人員除了Sales(銷售員)外,還有Sales trader(銷售交易員)和Dealer(落盤員),以應付複雜的交易指示(trade order)。
IT和交易員近期要加班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中資或外資的券商及投行,都要增聘後勤人員。由於滬港通涉及不同的運作細節,包括匯率和結算問題,做「孖展」和沽空等交易操作亦不簡單。據了解,證監會在早前「滬港通」市場演習期間,就派人員到經紀行實地觀察他們測試,看看支援人手安排是否充足。有外資券商營運總監坦言:「現時還未增聘夠人手,IT技術員和交易員近期都要加班,料到月底前能請夠人手。」
實際上,「滬港通」不但增加對交易港股業務人員的需求,更提升了對交易其他投資產品業務員的需求。國泰君安證券香港的執行董事及經紀業務部主管李明權表示,「滬港通」最大的亮點是可以帶動內地客境外投資的熱情,目前我們看見的趨勢是內地客除了投資港股,亦會把資金投放到海外市場捕捉資產升值機會、更靈活進行資產配置,包括債券、期貨、外匯、基金等多種金融資產交易服務。據了解,部分中資券商近期亦有增聘投資顧問,以應付相應的投資需求。
「滬港通」除了促進兩地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外,相信未來更會推動兩地人才的互流。一方面,熟識內地交易市場規則的人才在香港將受到重視,另一方面,擁有在國際投行經驗的香港業務員,在內地一定很有市場。若具備兩地跨境市場經驗的金融人才,定必成為中資或外資金融企業的搜羅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