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何必拖學生入街頭政治漩渦呢?

2014-09-22
来源:香港商报 周奕

   周奕

  學民思潮聲稱,9月26日罷課一天,希望參加者有100人,期望之低,說明響應者寥寥,變相招認中學生罷課出師不利。

  其實,學民屬下之三重架構人員近300人,另外,他們又宣布各中學成立的「政改關注組」有88間(其標準是要有三人始能成「組」),算起來學民最基本的群眾起碼有五六百人,待到決定舉事時,能夠動員者連兩成人都沒有把握,可見他們的舉措脫離客觀實際。

  中學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當前又不是外敵入侵全民共禦外侮,何必要把中學生拖入政治爭拗的街頭抗爭的漩渦呢?更重要的是中學生的學業相當緊迫,家長們都期盼自己的孩子來日能戴上四方帽,要求他們放棄眼前的拚搏而走上政爭的道路是違背許多人的願望的。有幸的是經過近兩三個星期的爭論,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了正確的決定。

  羊群效應 值得關注

  當然,中學生不是不可以參與政治研討,這個討論應該有個正確的引導,允許正反雙方都有發言的機會,並且互相尊重,而不是排斥異己,甚至一窩蜂起鬨以遏制不同的意見。這種討論是培養同學們對政治的關心,學習民主意識,不是鼓勵他們走上街頭。

  另一個使社會人士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是中學生的羊群效應。舉個例子,多年前發生過一宗商場大廈的旋轉門被擠塞事件,四名女學生擠在旋轉門狹窄的一格,進退不得,結果要把旋轉門拆去始能把四人解救出來。事情的發生是:前兩人進入了旋轉門,第三個若是照應第四人進入第二格就萬事大吉。遺憾的是第三個人不懂得瞻前顧後,她下意識地跟隨「帶頭羊」,而第四個人立即驚呼:「為什麼丟下我?」亦搶了進去,於是四個人「抱成一團」,出事了。

  中學生們大都結成一個個組群「共同進退」,萬一遭到組群的排斥就萬劫不復,因而他們追隨組群不可避免地帶有盲目性。社會上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只是說學生們的分析能力不足,容易被人唆擺(沒有提出羊群效應)。這種論述遭到反駁,反駁者甚至誇誇其談地說,中學生的思想和政治認識都相當成熟,為什麼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反駁者的論調迴避了中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這個重點,更重要的是以偏概全,若是以此類推,我們也可以振振有詞地說,小學生更厲害,12歲就可以當上丞相,可惜歷史上只有一位——甘羅。

  學校表態 正氣上揚

  在學民吵着要發動中學生罷課時,許多學校都不敢表態。拖到9月11日,聖公會、天主教、東華三院和保良局這些辦學團體先後聲明嚴正表示反對,局面才稍為明朗。值得注意的是,學校還有一個培訓學生遵守紀律的責任,校方必須保持一定的權威。許多學校在一段時期對此保持緘默,恰恰說明社會上瀰漫着一股氣氛,「爭取民主」成為尚方寶劍,當者披靡,實際上這就是白色恐怖,以致正氣不能上揚。

  現在,所謂88間政改關注組證實是虛有其表,不過學民還要支撐下去,聲嘶力竭地說,9月26日罷課一天是「罷課不罷學」,這種說法是概念轉移,亦可稱之為語言「偽」術。學生們在學校裏學習的是中英數理化,而參加罷課的學生當日要離開學校到另一處地方,學習所謂民主,即是並非學生們原應學習的東西而是進行洗腦。亦可以簡單地說,他們停課一天去參加另一個課外活動,如此而已。

  儘管9月26日的罷課響應者不多,學民一定會把這個活動搞下去,他們企圖藉此次活動培訓出一批死士。這批死士具有一定的勇氣,並可能帶出一批「羊群」,通過羊群效應成為反對派街頭抗爭的一股生力軍。這種行徑值得關注。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