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的“資本輸出國”煩惱

2014-11-06
来源:FT中文網

  9月19日,中國國旗在紐交所(NYSE)飄揚。一臉孩子氣、咧嘴大笑的前英語老師親眼見證自己的電商公司刷新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的融資紀錄。

  阿里巴巴(Alibaba)上市融資250億美元,使馬云[微博](Jack Ma)成了中國首富,但那一刻也象征著全球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

  從外部看,中國經濟與政治實力的上升似乎無可阻擋、不會間斷。

  如今,中國人是倫敦、紐約和悉尼高價房產的全球最大買家,而中國投資者也在收購從意大利公用事業公司到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的一切資產。

  中共領導人的態度日益強硬,他們似乎想在自己的亞洲后院效仿19世紀的美國,推行中國版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

  美國的門羅主義政策聲稱,任何外來勢力對美洲政治的干預,都被視為一種潛在的敵對行為。

  與此同時,從塞拉利昂到圣保羅,北京影響力的上升在全球彰顯。

  陶醉于公司在紐約的成功上市,馬云宣稱阿里巴巴[微博]是一個已經“影響了世界”的公司,并表示,隨著公司從國內市場向外擴張,他希望阿里巴巴“在規模上超過沃爾瑪(Walmart)”。

  美國的資本主義投資者欣然接受了阿里巴巴,看上去入股了最新的中國夢。阿里巴巴股票上市交易首日漲幅接近40%,其估值高于Facebook、亞馬遜(Amazon)、摩根大通(JPMorgan)和寶潔(P&G)。

  阿里巴巴并非唯一心懷主宰世界夢想的中國公司。

  隨著國內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許多中國公司開始將投資的目光轉向海外,進軍外國市場,收購有價值的技術和品牌。

  但是,就在它們對海外擴張的興趣日益濃厚之時,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急劇放緩。近幾個月來,流入中國的FDI出現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大幅度下降,8月同比下降14%,7月同比下降17%。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除金融危機期間有所下降以外,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微博](WTO[微博])以來,流入中國的FDI一直穩步增加,在2013年達到創紀錄的1180億美元。

  但今年,FDI流入預計再不會達到那個規模。而中國不斷加速的對外投資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超過FDI流入。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額達到1080億美元。

  對外投資增加,而投資流入減少,這一趨勢表明,國際上對于中國持續崛起的主導性印象有了改變。

  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中國問題專家、著名國際經濟學者查爾斯-沃爾夫(Charles Wolf)主張,投資規律的變化對于判斷某個給定市場的經濟前景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考察一下中國的FDI流入和流出,并研究一下變化速度,就能看出,目前中國對歐洲和美國的投資增速非常快,而這兩個市場以及其他地區對中國的FDI投入在大幅減少,”他說。

  “這一變化反映了人們對于市場機會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期,”他補充道。

  事實上,從北京的角度看,全球對于中國實力不可戰勝的看法似乎有點夸張。

  在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同時,中國的債務與GDP比率仍在快速上升。

  今年,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年增長率幾乎注定會降到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于北京方面在金融危機之后推出的刺激政策,債務與GDP比率已從2008年的約130%,增加到今年年中的逾250%。

  在歷史上,信貸增長達到如此速度與規模的所有經濟體,都爆發了金融危機并開始了長時期的低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還在受到房地產市場一輪長期回調的拖累。在過去10年中的相當長時間里,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

  就連最樂觀的預測者都認為,未來幾年里中國經濟將持續放緩,即便中國完全有能力執行一系列改革——改革目的在于實現再平衡,使增長模式不再過度依賴投資,而是依仗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

  中國面臨著兩位數的工資漲幅,并且實際上所有成本都在上漲,這使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小。

  而且對全球企業來說,中國作為市場的吸引力也不如以往,而個中原因不僅在于經濟增速放緩。

  過去這一年,許多跨國公司遭到一波來自中國官方媒體的攻擊和監管機構的調查,調查使一些跨國公司被處以巨額罰金。

  許多大型汽車制造商、微軟(Microsoft)和高通(Qualcomm)等家喻戶曉的科技企業,以及從制藥到嬰兒配方奶粉等各類行業的許多公司,皆因涉嫌價格操縱和壟斷活動遭到調查。

  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Lew)致函中國的領導人,稱這樣的策略可能嚴重影響更廣泛的中美關系。

  被批評所動搖,中國總理李克強回應稱,外國企業只占當前反壟斷調查案件的10%。

  中國投資政策方面的專家認為,中國已從一個資金匱乏的資本輸入國變成了一個資本輸出國,這催生了一個更廣泛的趨勢,反壟斷調查只是這個趨勢的一部分而已。

  曾任中國商務部法律部門官員、現為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北京合伙人的李磊表示:“我還記得10年前的好日子,當時中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幾乎歡迎任何種類的外國投資。”

  然而,李磊表示,自2009年后,政府在吸收外資的種類方面變得有選擇性得多。

  “政府對外國投資設置了越來越多的條件,并積極阻止某些種類的外國投資,比如污染環境的低端制造業。”

  數十年后,阿里巴巴的IPO必定會作為一個彰顯命運變遷和經濟現實轉變的歷史性事件被人們所銘記。

  然而,這些轉變或許并不會完全朝著絕大多數人今天預想的方向前進。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何黎)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