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萊恩:德國好日子到頭了

2014-11-07
来源:新浪財經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萊恩(MATTHEW LYNN)撰文指出,雖然德國自柏林墻倒塌以來至今,在經濟和政治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他們政治和經濟上的自滿和固步自封,他們今日的處境已經遠不如看上去那么風光了,而未來,問題必將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以下即萊恩的評論文章全文:

  本周日,11月9日對于德國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一天距離柏林墻的倒塌整整是四分之一個世紀。當初,再獲統一無疑是德國的一場巨大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的傷疤最終愈合,德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或許我們可以說,對于德國人而言,那時候就是國家歷史上最美好的時刻。

  現在,德國人肯定還會去慶祝和紀念這個日子,但是遺憾的是,他們的下一個四分之一世紀很可能將不再有那么美好。事實上,德國現在正面臨著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困擾。他們的人口數量將急劇減少,構成對繁榮的直接威脅。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日益顯得落伍,這種模式雖然讓他們獲得了巨大的貿易盈余,但是也嚴重打壓了真實工資。教育情況糟糕,幾乎沒有多少投入。雖然他們曾經在汽車和化工時代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現在,我們卻看不到任何技術顯示,他們在新技術時代還能夠保持有力競爭者的身份。

  更要命的是,他們現在還一副腹背受敵的姿態——一面是咄咄逼人的俄羅斯,一面是窮困潦倒滿心怨憤的歐元區外圍國家,愈來愈將德國視為造成他們經濟災難的罪魁禍首。

  在德國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歐盟無疑是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但是這個環節目前正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下——由于德國精英的錯誤應對和管理,歐元區危機愈演愈烈。總之,德國想要擁有一個能夠與前二十五年同樣輝煌的后二十五年,可能性是愈來愈小了。

  當著名的,在德國被視為超級明星的哈塞爾霍夫(David Hasselhoff)于1989年新年夜在柏林墻進行表演時,他所見證的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時刻,一個分裂的國家重獲統一的時刻。當時,整個世界還都充滿著懷疑的情緒——西德是否能夠順利地接收已經是一團混亂的東德?歐洲其他國家又該如何看待統一的德國?

  最終人們看到,一切困難都被成功克服。西部慷慨大方,對東部給予了有力的支持,讓后者逐漸得到了重建,并融入了整個國家當中。歐洲單一貨幣的建立,歐盟影響力的日益擴大,這些都意味著鄰居們的擔心正在煙消云散,沒有人再認為過于強大的德國會成為大陸秩序的威脅。

  德國重新統一的進程比大多數人預想的都要順利。

  可是,下個四分之一,德國的路將會難走得多,理由如下。

  首先,德國經濟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人們曾經熟悉的成功故事了。不錯,在一個整體而言虛弱疲軟的歐元區當中,德國是毫無疑問的強者,但是相對的強和絕對的強完全是兩個概念。

  他們擁有不少世界級的大企業,現在也依然是個令人敬畏的大出口國,但是所有這些近期的成功并不是沒有代價的——國內是工資增長被抑制,而國外則是對歐元區的伙伴們釜底抽薪,這也正是后者目前困難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從1990年代開始,德國的真實工資就幾乎沒有什么凈增長可言,而且2004年到2008年期間甚至還縮水了——當時,全球金融危機還沒有爆發。

  所有這一切的產物之一就是龐大的,但是很大程度上卻沒有什么意義的外貿盈余,目前大約相當于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以上。另外一個則是慘淡的生產率增長情況。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過去十五年當中,德國的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只有0.9%,甚至還不如葡萄牙。總之,德國的普通人并沒有變得更加富有。

  在德國國內,這些問題都沒有什么改善的跡象。目前,德國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的22%降低到了17%。事實上,他們巨大的貿易盈余在一定程度上也該歸因于國內投資不足——這顯然是弱勢,而不是強勢的體現。

  德國企業當中競爭力強大的,大多數都集中在那些老派行業當中,比如汽車、化工和機械工具等。在互聯網行業當中,沒有一家來自德國的重要公司,在零售業和服務業這樣的領域,也沒有幾家德國公司能夠在全球舞臺上展開競爭。在第一波和第二波工業化潮流當中,德國都處于中心地位,但是現在……這只能說明他們的麻煩來了。

  中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建立自己的工業經濟,一支都在大量購買德國商品。可是,他們遲早要進化到下一個經濟階段,以消費為引導的階段,到那時,他們就不會需要那么多的機械工具了,而德國卻沒有多少其他東西可以賣給這些國家。

  與此同時,默克爾引以為自豪的中右翼和中左翼大聯合雖然牢牢掌握著國家權力,但是看上去,他們卻并不知道該用這權力去做些什么。企業都在抱怨這個國家在世界上正變得越來越落伍。

  放棄核能將使得德國成為世界上能源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對于一個制造業國家而言,這簡直稱得上瘋狂。同時,勞動力市場改革停滯不前,而且退休年齡還在降低——盡管這個國家正在逐漸老齡化。

  他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目前德國年輕人在總人口當中的比例只有29%,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哪怕希臘也有34%的比例。

  他們的政治地位也在被削弱。俄羅斯表現得越來越鋒芒畢露,普京正在重新建立蘇維埃時代的勢力圈。

  不過,更大的麻煩還是來自于歐盟內部的變化。德國政府堅持認為,財政緊縮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使得歐元區危機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哪怕根本沒有證據顯示緊縮起到了積極作用,德國依然不肯改變立場。他們還強烈抵制歐洲央行[微博]可能的量化寬松方案,全然無視整個歐元區正面對著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的威脅。

  整塊大陸上,對德國權力的憤恨不斷集結,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德國卻置若罔聞。還有,對于英國脫離歐盟的巨大威脅,默克爾也不以為意,不肯做出挽留英國所需的必要讓步——她顯然是沒有意識到,英國正是德國迄今為止在歐盟內的最天然盟友,一個沒有了英國的歐盟對于德國的統治是不會有那么好的脾氣的。

  或許,在德國的眼中,歐盟早已沒有了曾經的,重要的政策樞紐地位。

  柏林墻倒塌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紀,毫無疑問是德國歷史十九世紀以來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和平,繁榮,而且受到整個世界的尊重和推崇……可是,成功催生了自滿和自大,使得下個四分之一世紀的前景變得陡然暗淡了。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