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石油熊市下中國對俄經貿機遇

2014-12-19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無疑,目前正在進入的十年初級產品熊市會引發新興市場的劇烈分化。最近俄羅斯經濟的困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但筆者相信俄羅斯經濟不會因為漫漫石油熊市而全盤崩潰,卻有可能在危機中增強其經濟體系的彈性,并因“荷蘭病”效應消失而實現制造業一定程度的復興。

  對我國而言,俄羅斯不僅僅是一個名列前茅的大貿易伙伴,而且是一個有著共同戰略利益的伙伴。但俄羅斯又因歷史恩怨而對中國頗有疑忌,是一個經濟體系不乏僵化、隨意之處的國家,也因此給我國企業、商戶造成了不少損失。石油熊市會幫助俄羅斯朝野、社會認識到牛市期間許多民粹主義要求、措施的不合理之處,認識到一些“防華”措施之違背事實和經濟規律。

  在當前情況下,中俄經貿發展的首要任務當然是落實和擴大能源領域已經簽訂的一批“世紀合同”。在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出口收入銳減之際,我們從俄羅斯采購的油氣越多,對俄羅斯支持越大,我們自己也受益。

  其次是深化能源合作,幫助俄羅斯提高其油氣工業效率,降低成本,夯實國際競爭的基礎。在這方面,其一是開拓俄羅斯石油工業裝備、元件市場,用價廉物美、質量合格的中國裝備、元件替代制裁前俄羅斯普遍使用的昂貴的西方產品,并開辟售后服務工作。其二,借中國海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浪潮幫助俄羅斯改善其基礎設施,特別是油氣生產、出口的基礎設施。

  第三是豐富充實能源合作內容。這是一個有著廣大前景的領域,在俄羅斯境內聯合興建水電站、煤電廠,所發電力銷往中國市場,就很有前途。

  在能源合作領域之外,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境內投資生產輕工產品、汽車等,其商業環境也可望明顯改善。

  由于俄羅斯盧布匯率急劇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穩定性的優勢凸顯,俄羅斯居民和企業對人民幣的接受度會大大提高,這是我們在中俄貿易中推廣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好時機。從邊境城市金融機構到自貿區的離岸金融業務,均有望從中受益。

  我們發展對俄經貿不能僅僅關注大企業、大項目,也要注意中小企業和個體商販的發展機會。在石油牛市期間,俄方對中國零售批發商販政策嚴苛且多變,但這種做法只是抬高了俄羅斯普通居民日常消費品價格,且讓深受黑幫等勢力影響控制的中亞、高加索商販擴張了勢力。在這一時期,我們有必要與俄方磋商,對中國零售批發商販(包括菜農)擴大開放,以利平抑俄羅斯物價。

  同時,石油熊市沖擊俄羅斯經濟也會在一段時間內殃及我國的對俄經貿。某些對俄出口較大項目可能會遇到對方支付能力問題而停滯,中俄邊境某些城市面向俄羅斯居民的零售、生活服務、房地產業務會遇到一段時間的沖擊。

  在對俄經貿發展中,木材和林業是一個有著較大發展潛力的領域。

  從全國資源供求來看,我國森林資源太少而需求甚高,只能依靠進口解決供需缺口。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木材進口大國,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21.63%,而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為31%,人均森林蓄積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國森林面積僅占世界5%,蓄積量占世界3%,木材消費量卻成倍增長,2001年為1.19億立方米,2012年已達4.95億立方米,成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費國,并在此基礎上成為世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2013年我國原木、鋸材進口量、膠合板及類似多層板、紙漿4項進口額超過276億美元。

  而且,我國木材和木材產品還可能進一步大幅提高。按照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測算,2020年我國木材需求將超過7億立方米。隨著黑龍江森工林區從今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采伐,我國木材年進口量將在未來數年至少增長2億立方米,亦即增長近3倍。

  我之所無,正是俄羅斯之有余。俄羅斯林地面積約占全球林地面積1/5,即8億公頃左右;全球木材總蓄積量約3800億立方米,俄羅斯就高達820多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木材總蓄積量的1/4。而且,俄羅斯森林資源的最大特點就是樹齡結構復雜,且成熟林和過熟林占絕對優勢,因為俄羅斯林業采伐速度遠遠不及森林生長擴展速度,木材年采伐量約為1.5億立方米,而實際可采伐量達6.67億立方米。

  相信漫漫石油熊市會幫助俄羅斯政府和公眾走出資源民粹主義誤區,走出財富認識上的誤區,不至于再讓大片過熟林、成熟林得不到及時采伐。

  擴大進口已成當前外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9號)》第一條就是“進一步加強進口”,在這一條中,“擴大國內短缺資源進口”又是重要內容。

  在木材進口還將繼續高增長的背景下,長江中游贛南等地區家具產業崛起,給長江中下游各水運口岸創造了抓住這一機遇的契機。由于東部沿海地區土地、勞動力等項成本持續上漲,其原有的龐大家具制造業已經并將繼續向中西部轉移,其中環境容量較好、勞動力資源充裕且素質良好、區域較佳的長江中游是承接這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重點。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