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進入2015年,奶農含泪倒奶殺牛的消息便在媒體上熱傳,要出動各地政府設法為國產牛奶找出路。奶農為止虧殺牛倒奶,奶企及代理商為促銷虧本降價送禮,乳品產業鏈上、中、下游正面對「全輸」局面。在牛奶較礦泉水還要便宜的今天,中國乳業何時能見翻身之日?
香港商報記者陳輝
據媒體報道,倒奶現象已非今時今日,早於半年前原奶收購價格下滑時便已出現,只是近日一幅奶農倒奶的照片熱傳,才引起公眾關注。不單是倒奶,賣牛及殺牛現象亦已於去年底在全國各地農場發生,現時倒奶殺牛現象在廣東、山東、江蘇、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出現,并有持續蔓延,有地方政府甚至出面協調收購原奶,試圖安撫奶農。
為何要倒奶殺牛?表面原因是原奶收購價跌至低於成本,個別地區的收購價已跌穿每公升2元(人民幣,下同)水平,但原奶生產成本普遍在每公升3.5至4元,個別地區甚至超過5元。但實際情况更糟,個別地區奶農被拖欠收購牛奶費用,有個案被「拖數」4個月以上,此外,國內奶企大幅減少收奶,使國產原奶失去出路。
原奶乏人問津
為何國內奶企減少收奶?有業界指,國內奶企自2012年起逐漸弃用國內奶源,改用進口奶粉制作奶制品。有業界計算,每噸進口全脂奶粉可做成8.5至9噸復原奶,1噸復原奶成本約2000元,約為原奶收購價二分一至三分一。、此外,國際奶粉價格暴跌,以及2013年的奶荒搶購,讓奶企囤積大量庫存待清,也大幅減少奶企收購原奶的空間。
另邊廂,奶農在2013年見原奶供應不足而增加奶牛飼養規模,結果在奶企需求減少及原奶供應增加的情况下,導致今天原奶市場飽和甚至過剩現象。
面對外國品牌競爭
國內奶企在原奶供應過剩下,可更好地控制生產成本。但外國奶企品牌競爭,使國內、外奶企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據業界統計,目前中國市場進口牛奶品牌約80至100個,無論奶粉、液態奶價格持續走低,市面每公升牛奶售價僅15至25元,較3年前跌35%至50%。
有進口外國奶的業界指,代理商在進口牛奶高速增長下愈來愈難盈利,現時有一半代理商在虧本經營,能盈利的僅占兩成。國內奶企亦面對銷售放緩局面,縱使在國內市占仍大,但市場正逐步被電商引進的進口奶蠶食。
奶農倒奶殺牛場面確很嚇人,但主要出現在中小型奶農,大型奶農企業未受太大影響。况且國外品牌要把液態奶產品帶入中國,要面對保質期難關,隨着個別本土大型奶農產奶質量提升,國外品牌與本土奶農合作機會增加,上市原奶企業前景不致太差。反觀乳制品股面對海外品牌激烈競爭,加上三聚氰胺的陰影未除,前景還是要看得較審慎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