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汽車概念,在2015年持續升溫。樂視要造超級汽車的新聞還未降溫,蘋果造汽車的傳聞又實現了接力。概念無比美好,可卻見不到什么實際的產品和方案。直到昨天,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宣布,將合資設立十億元“互聯網汽車基金”,同時建立合資公司,推進互聯網汽車的開發和運營平臺建設。上汽和阿里的“互聯網汽車”已經由意動變為行動,那么互聯網汽車的風口真的來了嗎?
汽車+手機≠互聯網汽車?
在當下的網絡和技術條件下,讓汽車連入互聯網其實非常簡單,甚至一部手機就可以讓車主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但在開車時,這些信息獲取還依賴于觸控屏幕等交互方式,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事實上,消費者對這種將車簡單地連入互聯網的方案并不滿意,他們需要更自然、簡便的溝通方式,也需要網絡之后眾多的服務支撐。
其實,在汽車上獲取信息并不是強需求,現有條件下人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用手機看新聞、刷微信,我切身的體會來說,其實用戶在行車過程中更需要的是服務,比如說導航、停車場空位查詢、餐廳預定位置,這些說到底都是服務需求,也可以歸類為O2O。互聯網汽車的定義當然會隨時間和產業推進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但當下我們能想到的互聯網汽車,依靠互聯網是必不可少的,但光有互聯網可能還未必行,還需要加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諸多的元素。也許這就是上汽提出的“car on the internet”。
就比如防追尾功能,完全可以依靠汽車上安置的傳感器和中控電腦來判定,可以用一段程序指令來自動控制剎車和油門。在更遠的車聯網時代,各個車輛之間可以實時通訊,那么在強大人工智能的支撐下,無人駕駛或許比有人駕駛更安全,除了極少數熱愛駕控的朋友,大多數的駕駛者都可以被技術解放出來,在路上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聽音樂、與朋友在線互動,甚至是看球賽直播。那么問題來了,這些美好的愿景如何實現呢?
把汽車簡單互聯網化并不能解決問題,汽車+手機≠互聯網汽車。要想在互聯網汽車之戰中取得勝利,那么就必須拿出新的創新才行。
互聯網汽車的路徑思考
其實從路徑上來說,互聯網汽車的發展有三種可能:一是傳統汽車公司自己干,二是互聯網公司徹底顛覆,三是傳統汽車廠家與互聯網公司攜手。
從以往的效果來看,傳統汽車企業單獨干,似乎互聯網化的進程相對緩慢,像聯網、導航這些簡單的功能可以實現,但卻無法打通車主與互聯網服務之間的壁壘。但汽車作為現代工業的產物,需要強大的供應鏈和制造能力,這也是單純的互聯網企業無法彌補的弱項,或許到了結構更簡單的電動車時代會有所改變,但在燃油動力時代,因此互聯網企業單干能成功的概率也不大,所以即便阿里、樂視這樣的企業都找上了一個傳統汽車領域的伙伴。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這種汽車與互聯網的合作模式,雖然漸進式的演進方式不夠迅猛,但卻是現在最現實可行的路徑。
以上汽和阿里為例,他們的結合看起來也可以算得上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上汽集團目前擁有中國最大的汽車客戶群,在整車集成、動力總成、新能源技術和汽車電子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底蘊;而阿里則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里有Yun OS操作系統,并且有豐富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積累,阿里構建了完整的內容、服務和平臺,在電子商務、金融、地圖、導航、通訊等領域都擁有核心的技術。上汽與阿里的聯手,無疑可以在資源互補的前提下迅速的實現商業化和量產化。
擁有“互聯網精神”的基金
但上汽和阿里兩個大集團聯手,在推進互聯網汽車標準和規范時也會感到吃力,所以互聯網汽車的平臺化建設勢在必行。而這次上汽與阿里合作設立的10億元開放基金,其實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來整體推進互聯網汽車的發展,以打破諸侯割據的新興市場。
不得不說阿里在這件基金這方面的確是影響了上汽集團這個國企的一貫作風。上汽一改以往傳統封閉式的形態,以一種開放的姿態面向行業,真正展現出令人驚訝的“互聯網精神”。盡管會有人質疑基金設立的種種細節,但單從這件事情而言,上汽和阿里的確表現了出大集團大企業的范兒。他們在乎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在開放平臺的促進下,比如車聯網技術、電池技術、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也將迅速的產業化。畢竟,咱要競爭的不僅僅是國內同行業伙伴,還有國外蘋果、谷歌等國際對手們。
至于后面成立的合資公司,確切的說應該只是一種推進手段。據悉,從去年雙方簽訂合作協議之后就以項目組的形式進行工作,成立合資公司顯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浪潮下必然會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主動求變方為上策。上汽與阿里此番設立開放式基金并成立合資公司,可以視為正式亮劍。集合了兩者產業與技術優勢的產品離問世應該不遠了,互聯網汽車誰能安睡?說實話,我并不完全看好這件事情,但我依然期待看到真正的“互聯網汽車”能夠出自于我們中國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