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人民幣國際化與大國崛起之路

2015-03-17
来源:香港商报
  新年伊始,李克強在深圳考察時提出,滬港通之后應該有深港通。從春節之后深港兩地交易所和監管部門的高調表態來看,深港通在年內推出幾成定局。筆者認為,無論是滬港通,還是期望今年開通的深港通,都是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所指是人民幣國際化,為中國的大國崛起開辟道路。
 
  一、都是貨幣惹的禍
 
  眾所周知,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GDP達到9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的16%。值得關注的是,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國家所有的經濟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貨幣問題。去年石油價格暴跌導致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之前的美聯儲實施量寬政策、日本推出安倍經濟學,以及最近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波,無一不與貨幣有關。有人把這種現象形容為貨幣戰爭,用陰謀論的敘事手法大加渲染,筆者并不贊同。然而,貨幣問題對於任何一個足夠大的經濟體來說,尤其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規模龐大,而且仍處於上升或趕超的經濟體來說,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事實是,中國三十多年里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2002年進入WTO之后的數年內,中國外貿出口差不多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增長,在極大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積累了龐大的外匯資產。在2014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達到了3.82萬億美元的水平。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一年GDP的42%,大體相當於兩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說,全國各族人民多年的辛勤勞動換來了一大堆美元。然而,美元并不一定意味著財富。有評論家尖銳地指出,美元就是一張紙。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迫切地加以解決,如果解決不好,會帶來大的麻煩。
 
  二、太陽底下無新事
 
  然而,如果放眼從世界歷史的宏大視角來看,中國目前遇到的問題,絕不是新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崛起的大國都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十九世紀的英國,憑藉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生產力,向全世界輸出英國的紡織品和其他工業產品,換回了巨額的黃金。雖然黃金不是紙,但是,把英國工人階級和企業家的辛勤勞動換成黃金,放進地庫,儲藏起來,似乎也并不是大英帝國追求的經濟目標。那個時代英國的解決方案是,第一,把英鎊與黃金掛恥,使得英鎊成為全球的硬通貨,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國際化貨幣;第二,建立龐大的殖民地,消除英國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回顧這段歷史,我們看到十九世紀的英國,在將它的工業品推銷給全世界的同時,它的海外投資也遍布世界各地。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去觀察十九世紀的英國,很容易發現,英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與巨大的海外投資,兩者是并行不悖的。而把兩者聯繫在一起的,正是國際化的英鎊和它的龐大的海外殖民主義體系。
 
  接下來我們看看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了美國一個極好的機會,把英鎊趕出了全球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1944年,美國在確立自己戰后國際政治地位的同時,通過布雷頓森林會議,也奠定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上世紀四十年代后半段,歐洲及世界各國仍處於戰后恢復時期。而這一時期的美國,利用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使得美國的工業產品占據了世界市場的每一角落。美國的貿易順差規模,遠遠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全球貿易結算的主體也從英鎊變成為美元。與貿易順差并肩而行的,是美國的海外資本輸出。美國這時期的資本輸出,沒有采用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方式,而是憑藉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秩序,在實施歐洲馬歇爾計劃、日本道奇計劃等政府援助的掩護下而大行其道。十九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世紀的美國是大國崛起的成功範例。在這些成功的背后,人們可以清楚地看見貨幣的影子。
 

  (人民幣國際化與大國崛起之路·二之一)特邀作者申銀萬國(香港)副總經理白又戈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