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美國名校再現歧視問題

2015-04-13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就在美國非營利團體“公平代表計劃”代表亞裔學生控告哈佛大學歧視訴訟正式進入調查階段之際,耶魯大學再次將美國名校歧視亞裔學子問題帶上了風口浪尖。有消息稱,耶魯大學法學院突然將學生入學檔案銷毀,原告方認為此舉不僅違反了美國家庭教育權利和隱私法案,同時有可能是為了毀滅哈佛入學歧視案相關證據。

  而據美國中文電視報道,隨著美國高校的陸續放榜,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在錄取上涉嫌歧視亞裔的問題也再次引起美國社會的關切和亞裔社區的質疑。而華人作為亞裔族群中的重要部分首當其沖。

  歧視:“公開的秘密”?

  亞裔學生會讀書、成績好,在美國高校中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再加之東方注重教育的傳統觀念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眾多亞裔青年曾通過進入美國名校接受教育,進而打入了主流社會。越來越多的亞裔也希望通過這條道路,使自己在異國站穩腳跟。

  但是,這樣一條在很多人看來“公平”的道路在提倡機會平等的國家似乎並非真的公平。

  去年11月,美國非營利組織“公平代表計劃”向馬薩諸塞州聯邦巡回法庭提起訴訟,指控哈佛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大學在錄取政策上存在“種族歧視”問題。該組織聲稱,哈佛大學錄取新生時,通過限定亞裔學生入學人數額度,給予其他族裔“特殊照顧”,致使許多優秀亞裔學生落榜。此事也一度引發美國國內種族教育平權的爭議。

  公平代表計劃法律顧問愛德華·布盧姆曾分析指出,公開資料顯示哈佛大學存在對亞裔學生錄取人數設限。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的新生數字已低於20年前,然而遭拒個案近年卻增加了一倍。哈佛歧視亞裔生,就如同多年前歧視猶太裔學生一樣。

  美國高校錄取存在“種族歧視”,似乎已是“公開的秘密”。

  “平權爭議”再起波瀾

  哈佛等高校對此回應表示,他們嚴格按照“平權法案”規定進行招生工作。但平權法案真的保證“平權”了嗎?

  “平權法案”於美國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大背景下產生,法案旨在入學和就業上對少數族裔進行照顧。規定凡是受到聯邦及地方政府資助的公立學校都有責任落實“平權法案”,在招生上采取配額或加分的方式讓少數族裔學生優先入學。

  但就當前情況看來,“平權法案”看似是對少數族裔的保護,實際上卻成為眾多優秀華裔學生進入名校學習的“絆腳石”。雖然此前最高法院曾對高校要求,避免在招生中出現配額僵化,但最終並未轉化成高校招生實際的舉措。

  長島華人協會主席張國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亞裔在任何一個SAT分數段錄取率都是最低的。這意味著,華裔學生面臨著比其他族裔都要激烈的競爭,要比其他族裔學生分數高出上百分才有機會進入名校。而其他族裔在“平權法案”的保護下,競爭就弱化了許多。很多華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所以有分析認為,“平權法案”是包括華裔在內亞裔群體利益受損的源頭。這種以犧牲一部分人利益去保護另一部分人利益的法案,與其設立初衷背道而馳,不但“平權”難以實現,甚至出現了“反向歧視”,引發“平權”和“種族歧視”的爭議。

  積極維權 理性看待

  隨著華人在美國社會地位的逐漸轉變,爭取教育平權和公平對於華人越發顯得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整個華人群體對於自身權益的保護,更關系到在美華人後代教育和未來發展。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舊金山灣區多個華社僑領組成了亞裔申訴組織委員會,積極為亞裔爭取平等入學機會奔走。委員會代表呼籲亞裔社團聯合起來,同時向美國教育部人權辦公室和司法部人權司投訴哈佛大學,積極發聲,不做“啞裔”。

  哈佛大學在回應此次質疑時表示,雖然我們不能排除“平權法案”影響因素的存在,但有一點是我們必須肯定的:名校新生錄取對於綜合素質的要求非常高。哈佛最後錄取的並非標准化考試取得高分的學生,而是在才智、能力等方面有傑出表現的考生。

  由此看來,華裔在積極發聲維權的同時,也應理性看待自身教育方式,注意增強華裔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既要爭取平等的客觀環境,也需努力避免長於考試、綜合素質薄弱這樣的主觀問題。(張冀北)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