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斯蒂格利茨:杯葛亞投行美國太小氣

2015-04-15
来源:新浪財經

  導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MarketWatch撰文批評美國政府抵制亞投行的做法,認為他們這完全是出于對自己全球影響力的不安全感,是在重復曾經犯下的錯誤,而這一次絕對不可能獲得成功。

  以下即斯蒂格利茨的評論文章全文: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微博]正在舉行他們的年度會議,但是就全球經濟管理而言,真正將發生大事件的地方卻不是會議的舉辦地華盛頓。事實上,這一點上個月就已經昭然若揭了——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和其他數十個國家都決定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創始成員國。

  由中國牽頭的這一500億美元計劃旨在滿足亞洲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是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系統根本就無法滿足的。

  人們很自然會覺得,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投資銀行能夠創建,還有那么多國家的政府決定加入和支持,必定是一件普天同慶的事情。是的,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和許多其他諸方面確實樂見其成。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歐洲發達國家的加入決定卻惹惱了美國官員們。事實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就明確指責英國“長期遷就”中國。背地里,美國向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施加了壓力,要他們別加入進去。

  事實上,美國對亞投行的反對也與自己一直以來宣稱的亞洲經濟優先政策相違背。非常遺憾,這似乎只能視作一個新的證據,證明美國對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多么缺乏安全感,甚至不惜為此破壞強化亞洲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機會。

  其實,中國自身就是一個絕佳的證據,向世人說明著基礎設施投資能夠為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上個月,我還訪問了中國,去到了一個曾經非常偏僻,但現在卻迎來了繁榮的地區,而這就是該地建立了與外界通聯的基礎設施,人力、商品和理念得以不斷流入的緣故,投資已經得到了回報。

  亞投行還將讓這樣的故事在亞洲其他地方不斷上演,而這對美國的抵制就是最佳的諷刺。奧巴馬政府為自由貿易高唱贊歌,但是,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他們面前最大的麻煩其實并不是關稅,而是基礎設施的缺乏。

  此外,亞投行還將為全球經濟帶來一個額外的重大利好——目前,折磨這世界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總需求疲軟,最需要做的是將收入超過消費地方的儲蓄予以利用,投入急需投資的地方,而金融市場已經被證明不能勝任。

  伯南克還是聯儲主席的時候,曾經將麻煩的根源解讀為“全球儲蓄過剩”。

  然而,他的判斷是錯的。在我們這個基礎設施需求如此龐大的世界上,問題其實并不在儲蓄的巨大或者優質投資機會的匱乏,而是在于我們的金融系統本身的缺陷——這個系統使得市場操控、投機、幕后交易等等不合理都成為了可能,卻不能完成自己真正的核心任務,即,在全球層面配置儲蓄與投資。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亞投行的這一層好處了,它將為全球總需求的增長帶來雖然不能說有多大,但卻的確是急需的推動力。

  因此,我們當然應該歡迎中國為資金流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多邊化調控平臺。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說,這一理念其實是復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的美國政策,那時創建的世界銀行成功地將主要是來自美國的資金在多邊化基礎上投入了其他國家的發展,同時,這也促成了整整一代的優秀國際公務員發展專業人才的誕生。

  有些時候,因為受限于當時的主流理念,世界銀行的幫助最終被證明是無法負擔的。比如,基于自由市場理念的華盛頓共識政策被強加給相關國家,使得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工業化和收入增長受到了消極影響。

  不過,整體說來,美國的援助還是發揮了巨大的效力的,而如果不曾多邊化,收效也不會這么明顯。不難想象,如果這些資源是通過美國自己的援助機構去分配,政策制定者們必然會受困于一屆又一屆政府思路的反復無常,或者是無法對現狀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

  新的多邊化援助嘗試,包括金磚國家創建的新開發銀行在內,同樣都可能為全球發展做出類似的貢獻。若干年前,亞洲開發銀行證明了競爭性多元化的優勢,而現在,亞投行也提供了一個在開發金融領域內證明這一理念的機會。

  或許,美國對亞投行的抵制態度正是一個最新的例子,再度驗證了我經常遇到的一種經濟現象的廣泛性——企業總是希望所有地方都有更充分的競爭,唯有自己所在的行業例外。這種思維方式已經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我們當初有一個競爭更充分的“理念市場”,所謂華盛頓共識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成為共識。

  美國對亞投行的抵制不能說是沒有前例的。事實上,在1990年代晚期,美國就曾經成功打壓“新宮澤構想”——日本推出的旨在幫助東亞危機國家的800億美元計劃。那時的情況幾乎和現在完全一樣,美國并不是能夠提供什么新的替代性選擇,就是不愿意霸權旁落。

  雖然世界正日益多邊化,但是在美國的內心深處,他們其實并不想要二十國集團,也不想要七國集團,而只想要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一國集團。正是由于一來資金匱乏,二來美國總是頑固堅持自己存在瑕疵的危機應對理念,才使得全球經濟的疲軟變得如此長久和深遠——原本,我們是不必非要如此的。

  因此,美國反對亞投行的邏輯,其他國家自然也就很難理解,因為基礎設施與其他問題如美國在世界銀行所主導的那些相比,顯然沒有那么濃厚的意識形態或者特殊利益的色彩。此外,對基礎設施在環境和安全層面的嚴格要求,顯然也是多邊平臺上的收效會較為明顯。

  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和其他已經決定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他們應該受到祝賀。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應該加入進來,幫助完成這番偉大的事業,讓眾多其他地方的生活水準也能夠因為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得到提高,就像我們在中國看到的那樣。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