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合生創展之后,“華南五虎”的另一家雅居樂開始大裁員,界面新聞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時,雅居樂一不具名高管也向記者證實:“雅居樂集團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所有區域分公司都會撤銷。”
實際上,裁員從2014年底已經開始。據雅居樂中山公司一位內部人士透露,2014年底,雅居樂推出年度績效考核制度,凡是績效評分為“D”的員工都會被勸退。一位剛剛被裁掉的雅居樂員工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憶稱,上一輪裁員力度并不大,當時內部都認為是正常的人員優勝劣汰。但是,春節過后,真正的大裁員在不知不覺中迅速展開了。
雅居樂此輪裁員十分兇狠,以中山公司為例,該公司工程系統共195人,目前已經裁掉100人,且還在繼續裁。雅居樂南京公司一位內部人士稱,南京公司工程部從3月至今,持續在裁員,目前僅剩下3人。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的雅居樂分公司都在裁員,涉及到的部門包括工程、行政、預算、合同、財務,只有營銷部門得以幸免。
對于裁員原因,雅居樂集團給界面新聞的書面回復稱,公司一直在進行架構優化,由原來的“集團-區域-分公司”三層架構,變為“集團-區域公司”兩層架構,區域公司直管項目,以縮短溝通流程、提高溝通效率。同時,雅居樂方面稱,調整公司架構的過程中“難免有正常的人員流動”。
但是,雅居樂此輪裁員力度顯然超出了“正常流動”范圍,一位雅居樂員工稱,目前公司內部“人心惶惶”,即便沒有被裁掉的人也已經開始悄悄物色下家了。除了擔心被裁掉,雅居樂2014年的年終獎并未按時足額發放,季度獎也沒有兌現。大裁員、縮減員工獎金背后,這家房企正在想盡辦法對應越來越緊張的現金流,尋求更安全的發展模式。
克爾瑞提供的報告顯示,由于擴張踩錯市場節點,雅居樂近幾年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尤其是和原“華南五虎”中的其他企業相比,已逐步處于落后的位置。2010年,房地產市場火熱,雅居樂在全國多個城市高價拿地,并決定轉型走中高端路線,截至2014年,中高端項目加旅游地產項目占到雅居樂產品總量約40%。但是,在限購等調控政策打擊下,雅居樂項目去化緩慢,增長速度也逐步變緩。
2014年開始,雅居樂決定重新調整產品結構,減少高端、旅游地產項目,提升剛需和改善性產品占比。雅居樂管理層公開表示,2014年,雅居樂主要會在“強銷售、去庫存、重回款”方面下功夫。但是,由于發展慣性,雅居樂改變發展結構步伐緩慢,當年度并未取得可觀的銷售業績。雅居樂目前依然處于高庫存、銷售回籠慢、高負債的重壓下。
其實,去年雅居樂掌門人陳卓林經歷的一場“生死劫”,是這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2014年10月,由于云南項目卷入反腐風波,雅居樂集團主席陳卓林于9月30日被云南昆明檢察院采取了監視居住措施,這導致雅居樂9月提出的“五供一”供股凈籌27.5億元供股融資計劃失敗,原本計劃通過該筆融資償還的一筆12月到期4.75億美元過渡貸款面臨違約。
雅居樂彼時手握現金僅有139億元,而一年內到期的短債卻高達300億元。如果該筆貸款違約,有可能觸發多家銀行提前收回高達60億港元(約合47.96億元人民幣)貸款,雅居樂將面臨破產清算危局。
為避免違約,雅居樂董事陳卓南及其妻陳小娜將持有的位于太子、灣仔及上環4個商鋪出售籌集資金救急,同時,雅居樂全國項目開始大幅削價銷售以快速回籠資金,這些舉動最終避免了債務違約。隨后,陳卓林安全回歸,雅居樂踏入正軌。
然而,這場“生死劫”讓陳卓林深刻體會到高負債、現金流緊繃的弊端,也間接觸發了雅居樂今天的大裁員。據一位接近雅居樂的業內人士透露,陳卓林回歸后,即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雅居樂發展模式。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雅居樂內部會議曾提到公司2015年發展方向將會大變。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組建了由陳卓林親自領導的“追債”小組,這個小組人員專門追收按揭、房款等,加速現金回款,陳卓林在雅居樂2014年業績會上表示,2015年,雅居樂回款率要做到80%以上。
除了加速回款,陳卓林還在著手減少開支,收縮戰線。雅居樂營運管理部總監李雪君在公司2014年業績會上稱,2015年,雅居樂住宅物業新開工面積將同比下降34%,同時,酒店物業也將放緩開發,有可能暫停開發。陳卓林也在當日稱,雅居樂將繼續收縮拿地計劃,調整人員及組織結構,加強內部成本管控,“最重要的還是回籠現金,把債務降低。”他說。
除了加速回籠銷售款、管控成本,陳卓林也在尋求通過出售持有物業降低負債。目前,雅居樂已經完成兩單持有物業的出售,它在上海、廣州、海南、惠州、成都的一些酒店和商業,加起來資產貨值超過200億元。
克爾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孫月認為,此次大幅度裁員符合雅居樂2015年發展規劃:一方面,短期內壓縮了行政成本,減少企業支出;另一方面,長期來看,雅居樂不再強擴張,可能只在幾個重點區域發展,開工放緩、新增項目有限,縮減勞動力也是必然。
雅居樂一位高層透露,雅居樂也在探索開拓非地產業務,尋找新的贏利點。目前,雅居樂一區域高管已經被抽調回總部接管非地產業務,但新拓展方向還在探討中,尚未完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