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我們該怎樣讀書?

2015-04-27
来源:香港商报

  4月23日一大早,打開微博微信,都會被各種以「讀書日」為主題的內容刷滿了熒幕。眼見大家對讀書竟充滿如此之高的熱情,筆者由衷地感到高興。然而,在「讀書日」如火如荼的喧囂過去之后,筆者卻不得不吐一句槽:讀書日大家都真的讀書了麼?

  一場集體無意識狂歡

  起碼,筆者可以十分合理地懷疑,那些宣傳讀書日越是賣力的人,恐怕越是沒有空镕讀書。理由很簡單:他們要麼在不斷地刷新著微博微信,向大家普及著讀書的偉大意義;要麼動輒上百部地向大家推薦著各種知名或者來路不明的大部頭「名著」;要麼忙著舉辦或是參加各種以「讀書日」為名的活動或者讀書沙龍;要麼把自己剛剛網購來的一堆新書隨手拍上網絡,裝模作樣地響應各式讀書日的號召——真正在讀書的人,又怎麼會有空镕去做這些事情呢?

  事實上,明眼人早就已經看出來,就如同其它一些早成了購物狂歡的「節日」一樣,「讀書日」也已經淪為了作家、書評人、出版商、活動機構等各方借節日之機大肆營銷的金錢盛宴。就彷彿中秋節的主角不是「團圓」,而是「賣月餅」「送月餅」「吃月餅」;光棍節的主題不是「愛情」而是「電商」和「買買買」;「讀書日」也早已經跟「讀書」無關,而是變成了以「讀書」為幌子的一場瀰漫著銅臭味和自我表演的集體無意識狂歡。

  浮躁過后還一塊凈土

  筆者也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無論形式如何,至少讀書日的這些活動讓大家重新關注起了讀書,也至少讓一部分人重新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然而在看過那些流行於讀書日的各種文章之后,筆者也不禁陷入了懷疑:那些一張嘴就推薦《21世紀資本論》作者,真的仔細地讀完了這部厚達700多頁的鴻篇巨著了嗎?那些撰寫「一句話讀懂畛畛畛」的作者,是在教大家去讀書,還是教大家來偷懶?那些號召大家相應讀書日轉發某某微博的賬號,到底是在鼓勵大家看書,還是在鼓勵刷微博?那些買了厚厚的書,未曾開封就迫不及待地拍照上傳的網友,到底是想讀書還是想秀一秀自己的「畛格」?那些在新書發布會上坦然承認「這本書我還沒讀幾頁」的明星嘉賓,在不吝溢美之詞地推薦此書的時候,真的不感到害臊嗎?

  真正理想的讀書,應該環境是安靜的,心態是平和的,頭腦是求知的,境界是自我的。然而眼見讀書日的這些活動,制造出的卻是喧囂、焦慮、虛偽和自欺欺人,與讀書真正的精神顯得格格不入。這樣的活動制造出的效果不僅無法鼓勵大家去真正的讀書,反而讓「讀書」這一塊心靈沉靜的最后凈土,也淪為了浮躁之風的絕妙秀場。

  人類學家特納就認為,節日的出現「是對社會需要的響應」。「讀書日」受到社會各界的追捧,在出版商的暗中推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整個社會心態的配合:一方面,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職業競爭不斷加劇的今天,社會成員普遍擁有一種「知識焦慮」的心態。讀書作為一種知識補充的基本形式,自然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渴望,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正確」;另一方面,在不斷加速的生活節奏面前,「讀書」也往往被現代人當做一種逃離生活焦慮的世外桃源,以獲取精神緊張的短暫松弛。於是,我們便很容易解釋為何長期占據各大圖書賣場榜單前列的常常是這兩種:職業發展類和心靈雞湯類。換句話說,在當今的中國社會,「讀書」也早已經和真正的讀書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而只不過職業培訓和休镕活動的另一個代名詞而已。

  常有批評者以中國人人均讀書量遠低於世界水平警示我們讀書的重要,然而,若為了數字上的優勝而讀書,那又與「唯GDP論」有何區別?說到底,當今中國社會浮躁心態已經滲透到了包括讀書在內的各個層面。但是事實上,讀書,其目的從來都不僅僅是讀書,而是追求一種智慧的修養。忘了讀書日,忘了那些速食式的讀書精華,忘了那些所謂百本必讀的推薦吧。放下功利心,遠離浮躁心態,回歸到單純的閱讀之中,那樣的每一天都才是真正的「讀書日」。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