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5-04-28
来源:新京报

  作者:聶日明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4月24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清華大學發表題為“中高速增長的可能性及實現途徑”的演講。他指出在未來的5年或10年中國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大、五五開,并解釋這是因為中國太快進入老齡化社會、工資增速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以及勞動力市場趨于僵化、保護過度。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到中等收入水平(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12000美元)后,開始停滯。這時的經濟體,既難以與先進經濟體的高新科技創新相競爭,也難以與低收入經濟體的廉價生產成本進行競爭。

  國際經驗來看,從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期間內,阿根廷年均增長0.2%、巴西為0.4%、墨西哥為0.7%,南非不僅沒有增長,還是負增長,為-0.8%。這些國家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還沒有走出中等收入國家之列。與之對應的是東南亞的韓國,中國臺灣等經濟體,順利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行列。

  根據報道,樓繼偉部長為此開出的藥方是,從保證勞動力自由流動入手,擴大勞動力供給、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包括鼓勵農產品進口、進一步向城市轉移勞動力,改革戶籍尤其是那些農業勞動力最愿意落戶的省份與城市,調整現有《勞動合同法》、增加勞動關系的靈活性,以及社會保險全國統籌、用制度保障勞動力在全國的自由流動。

  這些措施直指當前經濟轉型的核心障礙。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是因為城市化的內需拉動力度還不夠,最關鍵的是很多地方政府的眼光仍然只盯住賣地蓋房、中央政府總是想把勞動力引導到中小城鎮。

  但經濟集聚的現實是就業機會和經濟產出越來越向城市群集中,尤其是特大城市,這些城市恰恰越來越不歡迎外來人口,千方百計地要限制他們,允許他們就業,但不允許他們落戶、舉家遷到城市。眼下區域之間巨大的人均GDP的落差,顯示的正是受制于戶籍制度,落后地區勞動力無法通過流動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也造成了發達地區的勞動力短缺,工資增速遠快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速。

  中等收入陷阱的危害不僅在于增長停滯,還有隨之而來的收入差距過大,是長期經濟增長停滯的主要原因。巴西之敗,正是基尼系數一度高達0.6。國際經驗表明,順利從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的國家,當時的基尼系數都是相對低的(0.4以下),跨越失敗而停留在中等收入的國家,收入差距都很大。

  相對于橄欖型社會的價值觀、消費偏好的一致性,收入差距過大容易撕裂社會,社會不易達成共識,人群對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也容易陷入高標準還是低標準的爭論,不得不滿足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的基本要求,做出妥協,忽視長期的經濟發展。

  如何解決收入差距?藥方仍然在強化勞動力自由流動和推進市場化改革。收入差距的三大根源在于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行業差距。前兩者的差距主要是勞動力難以充分自由流動造成的,農民和落后地區的勞動力是低收入的根源。而行業差距主要是市場化改革不力,國企和財產性收入為主體的職工享受了制度與稅收上的優惠,造成不公。為此,需要在未來勢必要做出戶籍、人口等社會政策的調整。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