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如何看清股市、樓市和帕累托法則

2015-04-27
来源:网易财经

  中國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的急劇轉型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國家需要從貧困轉入富強,個人也希望從貧窮轉為富裕,因而通過什么方式進行轉型,什么方式轉型最有效最迅捷,就成為許多人念茲在茲的問題,也因此有了不少急功近利的選擇。

  在國家發展層面,我們選擇的是以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從而快速推進國家現代化。在中國,房地產對GDP的貢獻超過13%,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少見的。也因此,形成了空前的房地產泡沫。現今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1992年海南房地產泡沫大很多很多,國家14萬億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進入了房地產,更是加速了泡沫的膨脹。本來2008年2009年全球經濟已進入調整期,但是受美國“精英階層”的蠱惑,世界各國史無前例的展開了一場造錢運動“濫發紙幣”。剛進入調整期的全球經濟就像一只被打了強行針的垂危的病人,經濟180度扭轉直線上升,造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各種資產的大泡沫。現今中國房地產就像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大煉鋼鐵,與鋼鐵大躍進不同的是房地產大躍進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這種冒進行為明顯違背了經濟規律,造成了各種資源的極大浪費。高企的房價,供給和需求的嚴重失調,將會給國民經濟人民生活社會穩定都將造成極壞的影響,國家將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時的經濟刺激政策改變不了市場經濟長期趨勢的軌跡,只是延緩了它到來的時間,人為的經濟行為必將遭致市場規律的慘烈報復。

  要看清這個問題,不妨引進一個概念:熵。1854年,一位叫克勞修斯的歐洲人,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認為“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當熵在一個系統內達到最大值時,系統就會處于一種能量守恒狀態而呈現一種死寂狀態”。“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層含義是,隨著平衡的呈現,熵的遞增是不可逆轉的。也就是說,熵是“時間之矢”(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爵士語),時間是有力量的,時間亦是萬物永恒的腐蝕劑,時間將所有的人,社會、生物、地球、太陽系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滅之路。熵增定律的描述是任何孤立系統,其熵值總是在不斷增大。這就是熵增定律。孤立系統總是趨向于熵增,最終達到熵的最大狀態,也就是系統的最混亂無序狀態。中國房地產的火爆,正是這樣一個“熵增”過程:在一個幾乎獨立封閉的環境之下,房地產一枝獨秀,扶搖直上,是典型的“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而這種狀態的持續,“當熵在一個系統內達到最大值時,系統就會處于一種能量守恒狀態而呈現一種死寂狀態”。換言之,當房地產熱到一定程度,必然帶來這個系統的奔潰。

  一旦出現房地產崩盤,必將導致房價急跌。長期來我國房地產開發資金過多依賴于銀行貸款,大約70%的房地產開發資金來自銀行貸款的支持,商業銀行基本參與了房地產開發的全過程。實際上,我們知道,商業性的銀行現在基本上都進行了股份制改造了。改造后的銀行,首先要盈利,而且要保證本金安全,如果房價大跌的話,銀行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壞賬增多,銀行經營就會成批拖入死地,整個金融體系就會陷入絕境,引發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從而從根本上危害我們日益高漲的經濟發展勢頭。根據權威數據判斷,房價下降30%銀行將增加1萬億元的壞帳,可以肯定,房價急挫的結果將是金融機構的噩夢,與此帶動資本市場的估價,房價下跌就是下挫30%以上,銀行就會受巨創,一旦銀行倒閉,國家金融崩潰,國家經濟急劇衰退,中國經濟將要重建。房價的急劇下跌,除了打擊開發商本身外,將嚴重打擊投資者對地產投資的信心,消費者的信心也會受到挫傷。鑒于地產在中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經濟會從嚴重通貨膨脹急劇轉為通貨緊縮,導致經濟的硬著陸,中國經濟將進入蕭條期。由于整個資金鏈斷了,就相當于軍隊斷了糧草,除了幾個大型開發商之外,沒有房地產企業能夠抵御大環境變壞的風暴。大批房地產企業破產,導致了上下游產業連環蕭條,員工要錢、建筑工人要工資、供應商要材料錢,建材行業大量貨物囤積,裝飾業工人無事可做,運輸業司機空守待命。于是,大規模的事情就會出現。比如,拍賣公司資產,有的哄搶企業物品,有的圍攻公司,有的公共場合集會,更有甚者會出現毆打相關人員或嚴重干擾社會的事件,這些不是危言聳聽。

  事實上,一些鬼城的出現,已經敲響了房地產熵增地履的喪鐘。比如內蒙古鄂爾多斯雖然地理位置偏遠,常住人口為150萬左右,但能源資源儲備豐富,受益于西部大開發戰略,整個城市幾年間呈現出爆發式的財富增長,然而在“暴發戶”式的增長之后,大量的資本投資到了固定資產領域,耗資50多億生生造出了面積達32平方公里康巴什新城,房價一路飆升數倍。然而鄂爾多斯終究產業單一,只以煤炭業為主,如今這里依然人丁稀疏,房價又已跌去7成,由蓋樓興起的借貸行業也幾乎崩潰,現在的鄂爾多斯不僅是鬼城,也是債務之城。

  在樓市風雨飄搖之際,中國的股市卻在扶搖直上。2月初,上證綜指在3000點上方見到調整低點,便一路上揚。尤其是從3月11日開始,市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九連陽,上證綜指一度沖上3700點,刷新近7年來的新高,兩市單日成交金額也創出歷史天量。到今天,股市已經穩穩站上了4300點。從個股表現看,可謂牛股奔騰,每天收于漲停板的股票都在百只左右。種種現象顯示,目前的中國股市確實牛氣沖天。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中國股市說到底是一場零和游戲,投身其中的人,吃了多少,最后恐怕還得吐出多少。

  不妨先看看什么是零和游戲?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于輸家的損失總額,游戲過程是封閉的且不創造任何價值,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所以稱之為"零和游戲"。就股市而言,盡管國內股市還沒有上市公司破產,但因為上市公司融資等于證券投資者的股份認購,還因為上市公司整體利潤不多且很少分紅派息,考慮到政府征收了印花稅、券商收取了傭金,所以機構與散戶的整體損益為負值。舉個簡單的例子,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270億元,扣稅后為216億元,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分給了流通股股東,所以估計金額不足100億元;同期印花稅(當時為4‰)總額180億元,券商傭金收入(最高為3.5‰,但對大戶收取的傭金通常低于2-3‰)及交易所雜費總額估計在80-120億之間,合計可達260-300億元。后者肯定大于前者。從“零和博弈”的觀點看來,在2001年上半年,整個投資者群體收入100億元,卻支出260-300億元,故體現為凈損失;政府、券商、交易所在此行為中體現為凈收益。二級市場所以是零和博弈,乃是因為二級市場的證券買賣不創造財富,有人靠股票買賣差價賺了錢,就有人因買賣差價賠了錢;如果低點買入,高位沒賣,所謂的盈利也只是帳面財富。因此,股市的繁榮,跟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說基本是沒有關系——股市并不創造價值。

  那么,中國的經濟發展究竟要靠什么才靠譜呢?不妨再來看一個帕累托法則,此法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系;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例如,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盡的;世界財富的80%為25%的人所擁有;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80/20原則表明在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以及努力與報酬之間存在著固有的不平衡。

  中國經濟要實現真正轉型,也應該抓住這20%的投入來爭取80%的收益。這20%是什么?就是科學技術。根據當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之間的作用機制,可以將科學技術同生產力各要素的關系,用下列公式表示: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上述公式表明,科學技術不僅是現實的直接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學技術的乘法效應,有力地表達了在生產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產業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據統計,我國現階段高新科技產業的人均產值,是傳統工業人均產值的5~10倍,是手工業的50~100倍。其次,當代產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商業價值。資料表明,如果以產品的單位重量價格比來計算,鋼材為1,小轎車為5,彩電為30,計算機則為1000。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投資總額為2.7億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億美元。

  與科技相關,中國還應當致力于新興的互聯網來提升經濟。眾所周知,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絡“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絡經濟。而互聯網經濟就是是基于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在當今發展階段主要包括電子商務、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和網絡游戲四大類型。互聯網經濟是信息網絡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經濟現象。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及金融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等主體的經濟行為,都越來越多地依賴信息網絡,不僅要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經濟信息,依靠網絡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許多交易行為也直接在信息網絡上進行。事實上,擁有6.32億互聯網用戶的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零售市場,其2013年公布的銷售額接近3000億美元。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預言,到2025年,互聯網經濟將在中國的GDP總體增長中占據22%的份額。

  在經濟發展國家轉型過程中,我們不能依賴表面花枝招展扶搖直上的樓市、股市來推動,這些東西跟決定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生產力沒多大關系。能靠的只是科學技術與信息革命,畢竟,這才是第一生產力。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