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富豪不愛慈善的癥結何在?

2015-06-19
来源:紅網

  作者:岳乾

  美國咨詢機構近日發布的一項獨立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私人財富的家庭增至400萬個,居世界第二。這一數字僅次于美國,是日本“百萬家庭”總數的4倍。然而,中國“百萬家庭”數量有所增加,但投身慈善的富豪人數比例仍舊不高。(6月18日新華網)

  富豪增多,從社會發展、公共利益增進的角度來看,本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然而,較低的慈善投入比例卻使富豪增多可能帶來的積極效應大打折扣。慈善基金投入低突顯中國富豪的社會責任意識缺失。

  富豪為什么應該積極投入慈善,承擔起對社會、對弱勢者的一份責任?從理論上來講,現代政治經濟學普遍認為,資源本應該是在社會中均等分配的,每個人并沒有天然的理由占有更多的份額;但出于效率的考量,資源有限度地集中在一些人的手里可能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由此也會帶來公共利益的快速增進。所以財富集中本質上乃是攫取他人本應享有的部分而導致的,富豪由此有責任、也有義務適當地予以反潰從現實來看,雖然絕大多數富豪都宣稱自己的財富乃是自己勤儉節約、辛勤勞動的結果,但實際上,大部分的財富集中所依憑的乃是不平等的資源占有,權力資源、自然資源以及金融資源,所以富豪也有義務補償弱勢者在資源占有中的不平等境況。從客觀效果來看,適當對弱勢群體反愧縮小社會貧富分化,對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共同體公共利益以及富豪自身利益的增進,都是有助益的。從情感角度來看,作為共同體的一份子,富豪們對同胞的苦難應有倫理、情感上的責任。

  綜上而言,富豪應該積極投入慈善,承擔起社會責任。實際上,在歐美一些國家,這一點已成為社會共識。但遺憾的是,在中國,富豪群體中尚未形成這種共識,對慈善投入,富豪們普遍顯得比較陌生。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一,我國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渠道不完善,富豪們普遍對現有的慈善基金的效果持不信任態度,嚴重影響了富豪投身慈善的熱情。其二,我國社會缺乏慈善,尤其缺乏慈善基金化運作的文化與商業土壤,很多富豪們也許并不吝于直接的慈善捐助,但對慈善基金化運作可能相當疑惑。其三,富豪們的整體素質較低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國的第一代富豪大多草莽出生,摸爬滾打,尚沒有形成真正的公共責任與分享的意識,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公共環境中飛揚跋扈、無所顧忌者往往多是富豪階層。

  由于富豪掌握著巨大的財富,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富豪階層都不只是巨額財富的持有者,也不只是奢侈品消費者,實際上也是社會經濟的領導者與秩序的厘定者。作為經濟的領導者,他們有責任維系一個良性的經濟環境,主導經濟的合理與有序;作為社會秩序的厘定者,他們也有責任引導社會的公序良俗,維持社會的健康秩序。就上述二者而言,投身慈善、救助窮困,都是應有之義。

  一個富豪階層不懂得回饋與感恩,缺乏公共責任意識的社會,一個富豪階層不懂得對公序良俗的維系,卻往往以暴發戶心態顛覆公共倫理的社會,不會是一個健康、良性、穩定的社會。就此而言,我們社會有必要通過制度建構、文化培育來形成富豪積極投身慈善的制度、商業、文化土壤;而就富豪而言,也有必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形成作為經濟社會秩序的領導者、厘定者應有的公共責任意識。唯有如此,財富集中對于公共利益的積極意義,才能最大程度地顯現。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