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商業世界需要“清潔師”

2015-06-19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10多年前曾以轟動一時的“藍田事件”而為人知的劉姝威,最近又為輿論所關注。這位中央財大的研究員近日發文稱,須嚴控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減持套現。其目標所指,是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

  根據劉姝威的觀察,賈躍亭在三天之內連續兩次合計減持約3524萬股(35240300股),套現金額合計約25億元。劉姝威認為,這樣的減持套現將對投資者造成很大的風險,需要有制度性的約束。她的建議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減持套現需要有一段時間的公示期。這個公示及空出的時間,可供投資者做判斷與選擇。

  劉姝威的此番表達,顯然贏得了很多投資者的共鳴。這位曾經“感動中國”的財經人物,又一次在為投資者利益發言吶喊。這樣的發言是有意義的,一如當年戳破藍田神話的那篇600字短文。也許此次發言不會有當年那么大的影響力,但目標一致。這位表面柔婉的女性,依然在扮演商業世界“清潔師”的角色。

  就在前不久,一位財經作家寫下了這么一段話,“資本肆意橫行,監管嚴重空缺,那么多的可疑事件層出不窮,那么多的操縱行為令人發指”。這樣的表述是尖銳的,直指問題的嚴重性。如此判斷是否準確姑且不論,但資本市場、商業世界等利益場中,需要冷眼的旁觀者和冷峻的監督者,卻是無疑。

  理論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商業世界、資本市場中的監督者與“清潔師”。在個體意識越來越成熟、對權利的捍衛越來越有力的社會環境里,人人皆為“清潔師”不算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然,在實踐中,人群有分工,“清潔師”也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主要的監管、監督力量多來自于政府職能部門、新聞界以及學界觀察者。

  就在上周,本報曾發表社論稱,健康“慢牛”有賴監管加碼。在這個夾雜著貪婪與恐懼的利益場中,諸如各種謠言紛傳、內幕交易禁而不止等老問題,仍在傷害著這個市場、傷害著投資者的利益。從監管部門的角度說,關鍵還在于完善制度、實踐制度。如今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制度缺失,而在于有時執行還不夠有力、不夠堅決。

  在政府機構之外,媒體應當是充當商業世界“清潔師”天然的力量,這是媒體公器的特征決定的。對于資本市場、商業世界而言,最有力的監督者來自財經媒體。在過去若干年里,財媒在監督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要承認,目前媒體在監督市場、監督商業世界方面,已經顯示出某種尷尬和無力感。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如何讓輿論公器保持對商業世界的銳利監督,這是全社會都需要思考的命題。

  除了監管部門和媒體,還有一支重要的監督力量,就是來自學界,來自獨立的觀察者。劉姝威即是這個群體的出色代表。這些監督者有學識支撐,并勇敢地憑借良心發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這些發言的價值都是難以估量的。當年央視曾在頒獎詞中,贊譽劉姝威是童話里那個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說真話并不容易,有時候甚至要頂著巨大的壓力。利益場中的某些黑暗,真的是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正如森林里不能缺少啄木鳥,商業世界中,也缺不了必要的監管者、監督者。監管、監督力量,對于維護市場的平衡與潔凈,意義重大。商業世界需要“清潔師”,這是硬幣的一面,在另一面,還要有鼓勵“清潔師”生長的土壤與環境。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