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為股癡狂”背后的急功近利

2015-06-19
来源:人民網

  作者:李松林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當我們還在討論“大媽炒股”時,大學生群體已經“披甲戴盔”,殺將上來了。

  到底有多少大學生加入炒股大軍,目前并不知曉,但從一些新聞報道和統計數據中可感知陣容不小。比如,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股民更趨年輕化,30歲以下的占比為12.6%,80后、90后成為股市的新生力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針對大學生炒股現象進行的調查顯示,有31%的大學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學生投入了5萬元以上。天津大學4月份曾在校內調查,約45%的學生有意向入市,在已經入市的學生中,83%是在本輪牛市后入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站在“改革牛”的風口,“閉著眼買只股票都能賺錢”的調侃正成為一些人的信條。而在價值多元時代,贊成或擔憂大學生炒股,都可找出一籮筐理由。“股市有風險”的警告更像是老和尚念經,倒是“別怕,有國家保底”之類的“興奮劑”愈發催人“奮進”。或許,眼下對大學生炒股贊成與否、干預與否的爭論已不重要,要看到,他們“為股癡狂”的背后,有著某種社會心理的影子。

  比如,缺乏理智、急功近利的成功觀。當然,不排除有大學生炒股是專業實踐所需,但很遺憾,我看到更多人,是把投資當成投機,把股市看成一臺只負責乖乖張口的提款機。甚至,把充滿風險的投資活動,當成了孤注一擲的“賭博”,企圖以微小成本在牛市洪流中“大賺一筆”、“一夜暴富”—據媒體調查,有51%的同學直言不諱,自己炒股的目的“就是想趁著牛市撈一把”。看到“有肉吃”就全然不顧是否吃得到,想到別人能賺自己就一定能賺,有此盲目跟風和急功近利心態的,何止是大學生群體,在一些“老股民”和不炒股的人身上同樣存在。

  再如,畸形的財富觀和教育觀。如何獲得和支配財富,不僅需要技巧,更是一門學問。有錢當然可以任性,問題是眼下在股海嬉戲的大學生,很多人壓根兒沒錢。媒體披露,他們的本金主要來自生活費和父母支持,比例各占一半左右。此外,也不乏找同學、朋友借錢炒股的,甚至一些人會去找投資公司做配資,直到受騙、虧損才幡然悔悟。家長又多寵慣孩子,心甘情愿替孩子“擦屁股”。

  當然,免不了要提及媒體的“功勞”。的確,這可能是七八年來的又一輪“大牛市”,可不管“大牛市”如何,都該知道老子的“福禍相依論”吧?牛市有賺頭,危機也時時在潛伏,一刻未遠去,媒體理應扮演好茫茫大海上的“燈塔”角色。不過,看看報道,諸如“大學生成‘股神’,50萬本金炒到200萬”、“大學生炒股沒心思找女朋友”、“班上20個男生,現在有15個在炒股,幾乎都賺了錢”等新聞比比皆是,甚至有媒體專門對大學生炒股做輪番報道,必要的風險警示少之又少。一些媒體營造的“全民炒股”、“包賺不賠”的輿論氛圍,也促成了大學生“跑步入市”。

  大學生炒股,說明他們已不是只顧悶頭學習的“讀書郎”了,而是有敏銳的嗅覺。希望他們能從“大牛市”中嗅到一點“博傻理論”的氣味: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個傻子。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