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綜合統籌應對 解除鉛水危機

2015-07-17
来源:香港商報

  自從啟晴邨爆發鉛水事件以來,不少香港市民人心慌慌,一些政治人物更藉此進行政治煽動,有媒體大肆炒作,等等。此事似有演變成一場社會危機之勢。為了應對食水含鉛事件,繼發展局就供水鏈成立專家小組追查起因後,房委會昨宣布成立一個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質量檢驗及工程監管。鉛水危機由專責小組調查跟進,相信有助盡快查明真相,然後才可對癥下藥,繼而完善日後的監管工作。

  的確,究竟哪裏出錯導致「鉛水」問題﹖目前可謂眾說紛紜。畢竟,整個水務工程牽涉諸多程序,同時亦涉及諸多人士或機構,到底哪個環節釋出有關毒物﹖不同人士應當負上什麼責任﹖凡此種種,實須要一個嚴謹、科學、準確的調查結果。可惜的是,在事情未有查明之前,社會輿論便已口誅筆伐,過早武斷地逐一批判各個嫌疑人及關聯者,當中並滲入挑撥兩地關係的「仇內」、黨爭等元素,令問題政治化﹔此等有罪假定和人治公審的行為,無疑既不公平也不公正,也非解決鉛水事件的應有之義。有見及此,專責小組誠須盡快查明原因,既還社會一個真相,也還涉事人一個公道﹔當中,如有違法情況,就必須嚴正地送官究治。

  唯有找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鉛水問題揭發之後,當局經已推出系列措施,包括提供水車臨時供水,以及安排受影響市民到醫院驗血等,均有效決定燃眉之急和釋除公眾疑慮。然而,在查明真正背因之後,例如問題源自焊料的話,就必須全面檢查曾經使用有關焊料的建築物的供水質量,繼而針對更換該些不合格的水喉,唯有如此方可確保市民食水安全,以安眾心﹔反過來,如果只將錯誤歸咎於個別機構或人士,則不但無助解決問題,亦只會徒添公眾恐慌。如前所述,於此謠言滿天飛的情況下,多棟大廈供水系統均「疑似」出現問題,市民很容易杯弓蛇影、聞水色變。究竟哪些水喉有問題﹖當局實須公開透明地提供信息,好像推出「懶人包」等好好解釋,當中並一併解釋飲用含鉛食水後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等,否則市民實難飲得安心。

  亡羊補牢,加強日後監管,亦是防範問題再次出現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立法機關有需要研究加強罰則,從而提高違反的阻嚇成分﹔例如,現時不符合焊接物標準規定,最高刑罰只是罰款25000元,對比工程收益來說可謂九牛一毛,阻嚇力度實在令人質疑。另一方面,有關當局亦要加強執法,更好監督工程進行的各個環節,增加抽查檢驗不同建築物料的質素等,杜絕任何可能出現的漏洞,如有違反行為必須依法處理,追究一切涉及的責任和賠償。與此同時,作為為市民把關的重要一員,亦要釐清監管當局的角色和權責。

  最後,鉛水問題當然茲事體大,不過一般倘非長期飲用,所受影響實非想像中嚴重,必要時可藉治療將鉛排出體外,市民並無必要過分恐慌,更要警惕不真確的輿論謠言﹔可是,有鑒這對幼兒及胎兒的影響卻是毋庸置疑的,食水含鉛肯定「一宗都嫌多」,所以相關單位必須汲取教訓,不要容許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