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慎防隱性失業漩渦

2015-07-3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陳建強

  根據政府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失業率繼續維持在3.2%水平,接近全民就業。不過,早前一名擁有3間大學碩士學位的年輕教師,多年來未能由「合約教師」轉職為「常額教師」,4年間轉換4間學校都不獲續約,年半前更開始失業,最后選擇自殺絕路。其父不禁欷歔嗟嘆:「沒理由讀甘多書沒澫做!」

  大學生大貶值

  一項研究更發現,大學畢業生「大貶值」,起薪點中位數持續下降,按通脹調整后,由1993年時的13158元降至2013年的10860元,20年間不升反跌17%;至於收入最高一成的精英畢業生,起薪點亦減約20%,而從事低技術職位的比率,則由9%增至15%。

  由職位不穩定、職業前景晦暗所形成的隱性失業,正激發一股令社會向下沉淪的漩渦。有學者分析指,香港產業單一,高技術職位供應不足,加上大學學額增加,在供求失衡之下,大學生的「含金度」自減,除影響其薪酬外,他們的向上流機會亦大減。政府若未能在未來5年解決青年就業和社會流動性問題,很可能會觸發大型社會運動。

  國際勞工組織(ILO)最近發表的《2015年世界就業與社會前景趨勢》報告指出,現時全球工作人口約四分一為長工,其餘的四分三則為臨時工、無戶傭合約、自戶或無薪家庭從業員。同時,為求紓緩就業壓力,各國紛推各種非傳統戶傭合約,包括德國的「迷你工作」(mini-jobs)、英國的「零工時合約」(zero-hours)及荷蘭的「應召合約」(on call)等。

  不過,ILO 總干事賴德(Guy Ry-der)指出,非傳統合約工種雖有助創造更多就業職位,卻令勞工蒙受「廣泛的不安穩」,呼吁各國政府制訂政策時,應確保打工仔的應有權益。

  避免長期失業人數增

  現時,大家在談論失業問題時,都只是一堆冰冷的數字,卻忽略了數字背后可能是一個個失去尊嚴的人、一戶戶瀕臨破碎的家。畢竟,若只看失業率,失業一兩周與一兩年沒有絲毫差別,但從人心而言,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短期失業其影響不過數周,打擊不會太大,然而經年累月尋職碰壁,非僅令生活陷入困境,亦令自信與尊嚴掃地。

  德國作家迪特馬爾·米特在《有為與無為》一書寫道:「我們不斷了解失業者的人數,但是對於長期失業者肉體和心靈所受的沖擊,了解的并不多。」因此,若是帶著關懷去了解失業,就不會對低失業率沾沾自喜,亦不會只注意失業率多少、就業人數多少,而會去詳查失業周期、失業波及人口及其勞動參與率、受影響家庭的人口及其結構等。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警告,在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進入職場的年輕人,現已逼近職涯中的「關鍵時刻」。因為,一個人職涯的長期前景,大體上由其進入勞動市場后的第一個10年所決定,要協助職場「新鮮人」免於淪為永久性失業,或永遠被卡在低薪及臨時性就業里,時間已所剩無幾。

  OECD秘書長古利亞(Angel Gurria)說:「各政府需要現在就行動,以免長期性失業者或游走於失業與低薪之間者,數量呈恒久增加。」而「那若發生,長期的影響是,使本來就已經很嚴重的貧富不均更加惡化」。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